二、垂须佛后又言诗:“潇湘八景”书写典范的认同 需注意的是,惠洪不仅是“潇湘八景”诗的首创者、亲临者、在场者,而且是这个写作传统中的第一个禅僧。正因如此,他被中日禅林共同视为“潇湘八景”诗的当然代表和创作典范。至少在禅僧的眼里,“潇湘八景”诗的“起点”是惠洪而非苏轼。南宋居简禅师(1164—1246)《题潇湘八景》曰:“少时诵寂音尊者‘潇湘八景’诗,诗虽未必尽八景佳处,然可想而知其似也。忽展横幅于飞来浓翠间,咏少陵所谓‘湖南清绝地’,便觉精爽飞越。”(16)按居简的描述,他自己是通过诵读惠洪之诗来想象“潇湘八景”的佳处的。 明末清初百痴行元禅师(1611—1664)《题扇中芦雁》一文亦曰:“觉范洪题宋迪平沙落雁图云:‘湖容秋色磨青铜,夕阳沙白光蒙蒙。翩翻欲下更呕轧,一十五五依芦丛。西兴未归愁欲老,日暮无云天似扫。一声风笛忽惊飞,羲之书空作行草。’诚所谓有声画,可与宋迪无声句比隆者也。今观此扇中画雁,或飞或宿,出没于长芦浅渚间,生意真机,勃勃欲动,画乎诗乎,有声无声,吾不得而名之矣。商飙披拂,正当斯时,汝宜默诵大悲神咒以呵护之,不然,恐逐队成群泼天飞过去也。”(17)百痴禅师显然也是通过阅读惠洪的“有声画”来想象宋迪“无声句”的,并且在观画之时力图用“无声”画面的生动形象来印证“有声”诗语描写的真实性。同时,他还在欣赏诗画时有意识地提到“默诵大悲神咒以呵护之”的佛事行为,并暗用了禅宗的一段公案。(18)关于“潇湘八景”与禅林书写的关系,后文将进一步论及,兹不赘述。 惠洪“潇湘八景”诗的典范意义在日本五山诗僧那里更得到一致公认。惟肖得岩(1360—1437)在《平沙落雁图叙》中指出:“若潇湘八景之图,按《湘山野录》,云出于宋复古氏。然坡集唯称复古‘潇湘晚景’而已,不件系其八,可怪也。及寂音《石门集》,八篇具焉,称之无声句,妙绝可想见矣。其首‘平沙雁落’也。明僧德廉模兹一景以示予,索之题辞。”(19)所言《湘山野录》,应是《梦溪笔谈》,当为日本禅林传抄汉籍时张冠李戴,不过这误记本身则可能与《湘山野录》作者文莹的僧人身份有关。叙中不认可苏轼与“潇湘八景”之关系,而称惠洪《石门文字禅》“八篇具焉”,这可能也因惠洪的禅僧身份。此外,宋迪《潇湘八景图》的模仿者德廉,其身份也是僧人。总之,惟肖得岩在此叙中隐然勾勒出从八景图的记录者、八景诗的首创者到八景图的模拟者以及八景图的题辞者这一僧人书写传统。这种关于“潇湘八景”现象的叙述,与当今学界建构的士大夫文人诗画的传统颇有差异。 正如惟肖得岩《平沙落雁图叙》所述明僧德廉“模兹一景”的情况那样,在中日绘画史上,《潇湘八景图》的仿作者不少是僧人,著名的如智永、法常、若芬等。(20)至于“潇湘八景”诗歌向度的禅林书写,则大多以惠洪诗为模仿的范本。彦龙周兴曾在《潇湘八景并渔樵对问图》中这样描述五山禅林八景诗的创作盛况:“夫八境之诗,长篇短篇,出于垂须佛之手,自尔拟而作者,如蚿之有余。”(21)这里“八境”二字出自惠洪“宋迪作八境绝妙”之语,“长篇短篇”指惠洪七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两组“八景”诗。“蚿”为百足虫,“如蚿之有余”极言其多,语本黄庭坚诗“有余不足夔怜蚿”。(22)彦龙周兴认为,自从惠洪诗问世以后,“拟而作者”多如蚿足。这可从惟肖得岩的诗集中得到旁证,其一诗题曰:“湘江暮雨之篇,乃仲方笔而称之,巨福秀江上坐所索也。相字从水,拟寂音八景之作,可谓雅训矣。仲干裒之,命余着语,拒焉不允,辄用玉翁韵书其侧,特觉秽形而已,一莞。”(23)惟肖得岩提到的仲方圆伊之诗,便是模拟惠洪八景之作。所谓“湘江暮雨”,当是“潇湘夜雨”之别称。惟肖得岩因自己拟作而不够“雅训”,所以“特觉秽形”。 事实上,当五山诗僧在书写“潇湘八景”系列的诗歌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惠洪的经典作品,并将自己所见到的图画与惠洪的描写相对照。如东沼周曮《江天暮雪》诗曰:“南州昔有佛垂须,胸次能堆万斛珠。吐作潇湘暮天雪,至今梅竹白模糊。”(24)希世灵彦(1404—1489)《题潇湘八景图诗》曰:“问道潇湘天下奇,我知八景不同时。如今并入画图里,便是江南觉范诗。”(25)横川景三(1429—1493)《潇湘八幅图》曰:“一景为稀况八之,垂须佛后又言诗。画图初觉潇湘好,秋月斜悬夜雨时。”(26)景徐周麟(1440—1518)关于“八景”的题咏,更多地与惠洪联系起来,如其《八景图》诗曰:“谁驱八景画中收,最爱洞庭湖上秋。身未南游心到此,月清夜放惠洪舟。”观看绘画的同时吟诵诗歌,由此身未到潇湘而心已至洞庭,阅读风景而想象游览;又如其《潇湘夜雨》诗曰:“八景闻名觉范诗,画师三昧墨淋漓。悄然坐我潇湘下,白日青天夜雨时。”“悄然坐我潇湘下”的艺术幻觉效果,既产生于画师的水墨三昧,又何尝不是惠洪诗勾起的想象。甚至在那些不提惠洪之名的“八景”诗中,我们仍能感受到惠洪的影子,如景徐周麟的《湖上八景》诗“一景新添有声画,袖中携去琵琶湖”之句,(27)其“有声画”三字显然出自前举惠洪之诗。又如心田清播(1375—1447)《潇湘八景图》诗“秋来聊报雁奴道,湘水南涯着个僧”之句,⑦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惠洪常津津乐道的“个中着我添图画”的妙观逸想。(2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