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著中,只有《西游记》是取材于佛教取经故事的。佛、道二教充斥于全本小说。无论是对道教的贬低,还是对佛教的颂扬,并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人物来完成的...
早期章回小说有不少属于世代累积型成书,即作品先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时期各种渠道和形式的流传,形成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庞大故事群,最后由一位作家...
一 八十年代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国际比较文学讨论会上,一位西方汉学家说:十六世纪的人类智慧之光,几乎同时照亮了东西方。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庄重肃然。对于欧洲人来说,这...
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节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指出:诗(指一切文学作品)的起源仿佛有两个,一是“摹仿的本能”,一是“音调感和节奏感”:“摹仿出于我们的天性...
欧洲人给了文艺复兴以极高的评价,说她所代表的思想解放是欧洲发展的转折点;也给了诞生于十六世纪末的《唐·吉诃德》以极高的地位,说她广泛的反映了十六世纪的欧洲社会和作...
伟大小说家罗贯中的籍贯在哪?原有山东东原(即东平)、山西太原、江西庐陵、浙江杭州四种说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辨证,江西庐陵说、浙江杭州说已不再有人坚持。罗贯中籍贯东...
20世纪《水浒》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果卓著,但同时悬案日多,诉讼纷纭,许多问题都是一片模糊。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对20世纪《水浒》研究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回顾和反思。对...
一 《水浒传》(注:本文提及《水浒传》,悉指万历三十八年(1610)杭州容与堂本。)留给人的最深刻印象,莫过于贯穿全书、无比鲜明的爱憎立场。这种朴素的情感立场与某些现代社会...
《三国演义》是一部“三虚七实”的历史演义,在封建时代对于下层大众来说它是一部最为普及的通俗历史教科书,因此,就出现了以文为史、文史不分的现象。清代是关羽崇拜的鼎盛...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诠释学的理论,文本意义的实现有赖于理解和诠释,诠释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如同伽达默尔所说:“谁通过阅读把一个本文表达出来(即使在阅读时并非都发出...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一字以忠,明代中叶淮安人。淮安在汉代曾叫射阳县,县的东南有一湖泊叫射阳湖,所以吴承恩以“射阳”为号,经常自署为“射阳居...
对石昌渝先生《水浒传》成书于嘉靖间的观点提出质疑,通过对文献的辨析指出:文献记载证明,早在嘉靖之前就有《水浒传》一书;《水浒传》中的名物,诸如“子母炮”、“腰刀”...
《水浒传》从民间传说到成书经历了宋、元、明三个朝代,所写人物有七八百人,其中女性人数仅为全书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在有限的对于女性的叙述中,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妇女观...
《西游记》以其特殊的情节,神奇的人物,独特的风格,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小说以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步展开情节,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
天,地,中间有人,这叫“三才”。这个“才”不是吟诗作赋,佳人才子,这个“才”是你的抱负,你的能量,你的才华表现,你的志向,也就是你要做一份什么事情。天、地、人“三...
一、世纪末“西学”爆冷门 日前得一信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了一本《话说吴承恩》,撰者沈承庆先生声称:他从《西游记》的一首诗中发现秘密,《西游记》作者原来是华阳洞天主...
历史的真实,是一种真实感,建立在知识、教育和时代氛围上。水煮三国已有,编排出醋溜三国未尝不可,只是过桥红楼,红焖水浒,白斩西游,食料固然是好,烹调不得法,乱炖一通...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在长时期流传中,经历了从民间传说到文人加工的反复创作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关键的阶段:以《三国志平话》为代表的民间传说集大成阶...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英雄史诗,其积极的思想意义,不仅在于作品大量的描写了驰骋疆场、置身于刀光剑影的男性英雄,而且还塑造了貂禅和孙夫人这样一文一武、舍身全义、忠主报...
作为新文化运动向学术领域延伸和扩散的一个表现,20世纪20年代,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进入了自觉时代。众所周知,其标志就在于胡适一系列个案考据成果的发表与集个案考据与恢弘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