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复合时态的语法形式及其功能是时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汉语简单时态之间的复合受到较多的时态语义特征的限制。复合时态的时态功能由简单时态的单一变为多重,其特性取决...
摘 要: 汉语对西方标点符号的认知到规范采用是汉语现代转型的内容之一。本文梳理了中国人从晚清遭遇西方标点符号到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这一百多...
摘 要: 近年来,词典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得到突显和张扬。本文首先就此进行理性判读,认为词典对于外语教学的真正建构性元素在于其触发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质素与能力,是构...
摘 要: 30多年前,许国璋先生提出了自然语言的计算复杂性究竟有多大的问题,本文试图回答许先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讨论正则语法、上下文无关语法的计算复杂性,说明交叉系列依存结构的...
摘 要: 与话语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等不同,语用学研究身份与话语关系的宗旨或目标并不在于身份或其建构本身,而是试图探究交际者如何在特定交际时刻基于特定语境...
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外媒报道 加拿大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第一语言会影响大脑日后对其他语言中语音的处理,即使第一语言已被遗忘或不再使用。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近日...
摘 要: 话题标记是话题重要的句法特征,汉语中是否存在典型的前置性话题标记存在争议。口语中的“就”具有引导和标识各种话题的功能;引导话题的“就”由介词虚化而来,但在句法位...
摘 要: 瞬间动作动词表示基本动作,是研究动作动词的切入点。能否与表示动量的“下1”进行组合可以帮助确定瞬间动作动词。瞬间动作动词表示的动作不能持续但常常重复,动作短暂但...
摘 要: 本文根据高本汉记录归化方言韵母跟当代呼和浩特方言韵母比较梳理了一百年来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受外部强势方言北京话的影响而产生也有呼市方言内部整合的作用。 关...
摘 要: 本文反思了《马氏文通》以来有关汉语研究的一部分有影响的理论,从训诂的角度分析汉语原生词的引申繁衍过程,揭示出汉语的词在用、义、音、形四个方面的八种情况,即“四类...
摘 要: 随着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英汉语中随之涌现出一系列有关“低碳”的新词语,其翻译也成了译界的热门话题。本文追踪了近年来出...
摘 要: 本文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指称模糊何以是个哲学问题;2)蒯恩处理模糊性词语的思路;3)无穷递增和无穷递减的跨界状。本文指出:以具有跨界状的词语(如“堆”)去指称世界的一个对...
摘 要: 21世纪的认知语言学更加注重阐释特定文化模型和认知资源对概念结构和意义的构建及其生成机理,产生了历史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社会语言学两个新分支。其中历史认知语言学结合...
摘 要: 打破汉字教学“瓶颈”是人们多年来的共同愿望。怎样才是打破“瓶颈”?我们认为,须实现以下几点:学生对整个汉字符号体系有总体的了解和把握;对汉字(字)和汉语(词)的关系有...
摘 要: 20世纪的语言哲学界围绕“指称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以Frege、Russell、Wittgenstein、Searle等为代表的一方认为:专名既有外延也有内涵,其内涵为“涵义”(sense)或“摹状语”(...
摘 要: 语篇荒谬性是引发语篇幽默的一个来源,包括语义荒谬和语用荒谬两种,分别通过词汇和语境来体现。语篇中的幽默能够体现语篇人际意义。评价理论关注的是人际意义,能够用来分...
从汉语学习的阶段来看,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标准应体现阶段性。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要教授汉语、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高中和大学也要教授...
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形声字由义符和声符构成。义符又称意符、形符或形旁,是与被构字有意义联系的部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学者考察义符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发现义符不仅是汉字...
摘 要: 本研究在大规模汉语教学语料库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含5大类、35个话题及54个子话题的话题库,并按常用度排序;以此话题库为纲,截取热门影视剧中相关度高的字幕文本和视频片段...
摘 要: 本文运用“三维语法”的理论讨论了汉语句子教学,认为汉语语法教学中核心的、关键的问题是句子的语法教学。本文在论述句子观的基础上着重讨论造句和析句问题,认为句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