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无竞居士、壶公、香岩、抱冰老人等,[1]3直隶南皮人(河北南皮县)。重视教育,热衷于兴办书院,培养“致用”之人,是洋务运动派的...
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对中华民族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因为中国古代典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整理出版好古籍,对于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
郑文焯是晚清著名学者、词人,为“晚清四大家”之一。“晚清四大家”在词的创作、词学研究、词籍校勘上成就巨大,而提及校勘实绩,后人往往推重王鹏运、朱祖谋,这固然不错,...
清修《四库全书》原抄写有多部,分藏在包括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等处。后因水火等原因,数处所藏《四库全书》多毁损。长期以来,传世通行的仅是文渊阁所藏《四库全书》,而...
读者在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室的缩微胶片阅读机上读古籍 2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上,文化部与天津市文化局、湖南省文化厅就编纂《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 《中...
古籍数字化工作从最初摸索尝试、零星制作到当前规模开发,己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批基础性的古籍文献被开发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产品,并成功走向市场。但我们应该看到,...
5月20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分别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建设的两个中文古籍数据库正式开通,全国读者可在国图网站享受免费的公益服务。 这两个中文古籍数据库分别是“中华古籍善本国...
校书由来己久,大约有书之始即是校书之始。在一部典籍的产生、流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校勘行为。《乐府诗集》一书亦是如此。《乐府诗集》的校本,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应...
《总目》二百卷,作为中国古典目录的集大成者,对于我们“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了解古代目录著作情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它也存在讹误之处。黃虞稷《千顷堂书目》所见所录也...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毕生劬学,著述兼辆,成为一代学界巨匠、其学识淹博,通经达史,广涉众域,对明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尤力。在理学方面,其撰有六十二卷《明儒学案》,有称“千古...
李日华(1565~1635年),字君实,号竹嬾,浙江秀水人。明末著名画家和收藏家。现存的《味水轩日记》是李日华自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正月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二月8年间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部官修图书目录,著录的图书达一万多种,内容浩瀚纷杂,论及的作者繁多;且出于众手,“迫之以期限,绳之以考成,”...
一 即将与读者见面的《杨嗣昌集》58卷,一共整理点校诗文1302题(篇)。包含《杨文弱先生集》57卷1289题,《杨文弱先生集》未收稿1卷13题(篇)。其中奏疏611题、纪事17题、书信486题、各体...
《前尘梦影新录》五卷,黄裳先生著,1989年齐鲁书社排印一册,都十数万言。以笔记之体,著录所藏古书珍本580余种。无馆阁板滞之病,而真知灼见,随处皆有。奇书秘本,往往而存。...
1952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个特别的年份。对清华来说,这一年也有着别样的味道:历20多个春秋之艰辛而建立起的己具有世界声誉的清华由综合性大学一下变成了多科性工业大学,...
王士禛《居易录》卷二十一云: 广陵所刻《唐诗七言律神韵集》,是予三十年前在扬州,启涑兄弟初入家塾,暇日偶摘取唐律绝五七言授之者,颇约而精。如皋冒丹书(青若)见而好之,手...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的编纂出版,开创了中国古籍全国性书目的先河。这已得到学界的公认。中国古籍不仅数量繁多,浩如烟海,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使历史悠久、内容...
本人治清代诗学有年,深感最需要认真对待的,是文献数量特别巨大这一有别于历代的基本的“物理”特点。从前陈寅格先生选择专治隋唐史,就曾考虑到明清史料过量的问题。现在我...
明清时期刊刻小说作品的书坊很多,曾经涌现出一批非常著名、影响很大的小说书坊 [1] 。这些书坊中,有些带有明显的商业特征,如余氏三台馆、双峰堂等,也有不少是文人参与经营...
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文学目录学取得重要成就并形成明显特色的时期。 图书目录事业缓慢发展的元代一百年间,最值得注意的文学目录,一是元初马端临别具特点的《文献通考·经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