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人的学问功底,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殷海光和林毓生通信中殷海光说的那种,看这个人著述中引用了多少参考书,他叫盘底子。通过盘底子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学问到了什么火候...
在目前所见的众多《国语》注本中,以三国时吴国的韦昭(204-273)注本为最早,因韦注保存了现已亡佚的东汉郑众、贾逵、三国虞翻、唐固等注本的片断,更平添了其文献学价值,后来...
一. 陶穀和《清异录》 《清异录》2卷,北宋陶穀(903-970)撰。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本姓唐,因避后晋高祖讳而改姓陶。 陶穀以善文章起家,任后晋著作郎、中书...
《祖堂集》是继《宝林传》、《续宝林传》之后,又一部十分宝贵的早期南宗禅史籍。说它宝贵,“不只因为它内涵的材料,比《宝林传》完整,规模大和容量大;也不只因为它在中国失传千...
1978年在武汉地区所发现的汉铜镜上有《诗经·硕人》铭文(下文简称“汉镜诗”),虽然“汉镜诗”并不完整,录至第四章的“河水洋洋,北流”句而止,但与通行本相校,有不少异文...
“出土文献”这个词,最近十几年在学术界逐渐通行,其特点是与“传世文献”相对举。“传世文献”是指从古时传抄递印下来的文献,一般来说就是各种古籍,而“出土文献”指的是...
我国历史上大规模刊刻儒家石经凡7次。经始于东汉灵帝《熹平石经》,其后有三国曹魏齐王芳《正始石经》、唐文宗《开成石经》、五代十国后蜀孟昶《广政石经》、北宋仁宗《嘉祐石...
文彦博(1006—1097),是北宋颇有影响的一位政治家,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两拜文相,任枢密使9年。《文潞公文集》传世主要版本都是40卷本系统 。另,清代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
武林,即今日杭州。“武林藏”的资料,最早出现在《嘉兴藏?刻藏缘起》道开所撰《募刻大藏文》中。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本《募刻五台山大藏经会约》收录了道开这篇文章。道开说:...
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尹小林表示,甲骨文...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35有《论语笔解》(2卷)之《提要》,该《提要》多有疏漏,崔富章先生《四库提要补正》(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版)之《经部三十五》已经有所辨证,但仍...
在明代,以“唐二家”来并称李杜,这种提法并不普遍 ;而以“唐二家”命名“李杜合刻本”的情况,则更为稀少。今人周采泉在调查明代杜甫诗歌合刻合选情况时,也发现“明人《李杜合刻...
版本目录学是中国的传统学问,包涵的内容接近于今天流行的文献学。 古人强调读书,强调博学,此后才是研究问题,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常将阅读、研究等今天所谓的作学问,统称...
明代刻书业,江南以浙江为中心,浙江则吴兴最繁盛。吴兴刻书的重要特点是采用多色套印和多刻评点书,将评点和套印完美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吴兴刻书业的代表,是以闵齐伋和...
晋崔豹《古今注》三卷,存世较早的版本有顾氏文房小说本、吴琯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这些都是明代丛书本,单行本有芝秀堂刻本。? 芝秀堂刻本半页10行,行15字,字大行疏,有...
清修《四库全书》为中华文化史上一件大事,将存目图书计算在内,“基本囊括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以前有关区域文化的主要著作。” 《四库全书》能辑入如此多的区域文化典籍,是得...
今天,我从市场的角度,谈谈古籍善本的收藏。谈到市场,就要说说书源,即得书的渠道。古往今来,得书有这么几个渠道: 一、古籍书店。1951年国家开始公私合营,各地的古籍书店...
夏汉宁教授的新著《欧阳先生文粹》(校勘),皇皇大本,装帧精美,典雅厚重,是目前所见《欧阳先生文粹》(以下简称《文粹》)最为完整和精审的校勘本。汉宁长期研究宋代文学...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是迄今为止有宋一代首套全部诗歌的总集,学术价值很高。但由于档案资料工作的缺陷及编纂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留下不少疏失,陈新先生等...
说来已经是近30年前的事了,钱锺书先生预见到电脑在中文文献整理中的巨大作用,指令田奕女史等人开始研究。到今天,当田女史静静地把她们整理的《永乐大典本水经注》一书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