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现当代文学学习、研究与教学已经十年了,其间接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数量不小。今阅读到《新文学档案:1978-2008》,其体例之新颖、视角之独到、剖析之深刻,在众多文学史...
作为写作者,一个把文学写作看成是自己毕生职业和梦想的人,我承认我对文学批评有着某种亲近甚至迷恋,而我也从中获得了诸多的滋养。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是我的枕边...
在新历史主义小说思潮渐近沉寂之际,李洱却以其长篇新作《花腔》宣告了自己历史诗学的诞生。为了更“接近”历史,为了让阅读建立起历史的期待视野,《花腔》将既成的具有常识...
杨志军有很多标签:军人、农民、记者、纯文学作家、畅销书作家……而《藏獒》系列的成功更为他带来不胜枚举的光环——百万畅销作家;各文学奖获得者;门户网等各种榜单居高不...
春节假期,本想出去转转,可巨大的客流让我望而却步,于是在家读完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蓝色天堂》(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版)。这是一本关于旅行的好书,有着淡雅的封面,是毕...
邱华栋《塑料男》,《花城》2011年第1期 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我”——从新闻纸媒聘用记者到某网站撰稿人,与纸媒社会新闻记者童大林一起报道假喷渗灌工程的遭遇。童大林的遭遇是...
“那个许诺,空悬在情感里,仿佛巨大的蜂巢,而蜂群们早已溃散了家族的欢宴,分崩离析,纷扰而去,偶有记忆仿如小小落单者,嘤嘤扇动的羽翅,从时间迷离的深处飞回来,蜇你一...
20世纪的种种风云变幻,在许多中国人心里烙上深深的印记,一些文化界人士已开始用手中的笔,记下自己所经历的历史沧桑。比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就陆续推出了杨绛的《我们...
在一个二元对立解体、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重新谈论文学的理想无疑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但是,在理所当然地展开这一话题之前,我觉得必须还要多几个同样严肃的追问:为什么我...
回眸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的文学艺术不断酝酿、积累、成长,但文艺精品的数量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而推动文艺作品推陈出新、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文艺批评也...
“看人下菜碟”是句老话,它是真话、好话。“学术”一点的说法是工作、服务要看对象,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题给公司开业、店铺开张,行。您要送给医院,就让...
中国当代文学为何总是遭受各种非议?又该如何对它进行评价?近期《文艺争鸣》上,评论家南帆以“我们这一代的表述”为题,阐述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价值评估正从学...
构建当代形态中国文艺理论,发出中国文论的声音乃至形成中国文论的话语系统,是中国学界在百年现代化追求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碰撞、交融之后纠结于心的内在焦虑。特别是随着...
在电子媒介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学被“终结”掉了?又是什么样的文学获得了“新生”?“新生”的文学是文学的未来前景和美好归宿吗?“新生”的当下文学又存在怎样先天的不...
彭华生在《文艺报》理论组和评论组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现已荣休;《华生文选》中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作者20世纪80-90年代写成。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彭华生才称本书为“迟到的书稿”,...
2010年,厚积薄发的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文学突然出现井喷,在省以上文学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共达300多件,获得第二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云南省第六届政...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工业题材”是一个在特定年代产生的具有特殊历史内涵的概念。自上世纪末以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也已进入到一个以信息技术为表征的“泛工业化”时代...
去年8月,我终于完成了《生铁开花》。有人问生铁怎么会开花呢?我学过金属学和金相学,生铁是指铁,北方俗语所说的“熟铁”才是钢。铁与钢的本质区别,在于铁含有“自由碳”,...
郭敬明的《最小说》所刊作品从未被看做是严肃文学,也未曾进入过主流文学批评领域。而其较大的发行量却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超过一些老牌文学期刊。值得注意的是,《最小说》以...
在一个争名逐利、以权贵自炫的时态中,坚持平民立场是要有点精神准备的。不久前偶尔读报,看到一位对儿子的未来深感忧戚的父亲的博文那样地被一帮精英名流冷嘲热讽,斥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