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媒介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学被“终结”掉了?又是什么样的文学获得了“新生”?“新生”的文学是文学的未来前景和美好归宿吗?“新生”的当下文学又存在怎样先天的不足?新世纪文学要走向真正的“新生”应该具备怎样的文学品质和文学精神?这些问题急待我们思考和回答。 正如有人指出的,被电子媒介时代所“终结”的文学指的是语言媒介时代的传统文学。传统文学之所以“终结”,是因为它在电子媒介时代、读图时代,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失去了文化中心的神圣地位,更为本质的根源是传统“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因素”(如私人生活空间的隐秘性、自我意识或精神生活的独立性[甚至是孤独性]、内心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二分所造成的距离等等因素)已经改变乃至丧失了。然而,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前提和共生因素”主要是从文学存在的主体条件而言的,事实上,文学存在除了这些心理因素之外,更为本质的根据是文学本性与人的本性的某种契合关系:文学本性是人类精神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本体论意义上的文学是永远不会“终结”的。 电子媒介时代 “终结”的仅仅是传统文学存在的环境和条件:传统文学的生产方式、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文学形态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恰恰就是所谓的文学的“新生”。“新生”的文学其生产方式实现了从“换笔”到“换脑”的全面变革;其存在方式、传播方式由印刷时代的单一的纸质媒介方式变为电子媒介、纸质媒介等多种媒介共存的“媒介场”方式;其接受方式从文字阅读方式转变为“读图、读屏”方式;文学形态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博客文学等新媒介文学纷纷登场亮相。电子媒介时代的来临,似乎像魔术一样使传统的经典文学、精英文学迅速退场,“新生”(新兴)文学一夜走红。“新生”文学借助这些新媒介的技术手段,同时凭借消费社会来临的“东风”,迎来了一个全民文学、商品文学、大众文学、通俗文学欢呼的时代。比如,长篇小说年出版新作达1000余部,通俗文学出版数量惊人,根本无法计数。年轻写手的一部小说首印可达10万册,销量可达百万册甚至更多。再以网络文学为例,据统计,2007年前后,“榕树下”网站已累积原创文学作品300余万篇,“起点中文网”的日点击量突破了一个亿,“幻剑书盟”的驻站原创作家已达1万多名。传统文学终结、死亡的悲情与恐惧似乎也突然之间,被“新生”文学的“繁荣”所淹没了。 “繁荣”的“新生”文学又是怎样的文学? 从文学的写作方式来看,传统文学作家身份让位给各种文学类型的“作者(写手)”,传统文学独创的、艰苦的“创作”变成了当下的大批量“制作”和“机械复制”,伴随痛苦体验、苦难意识进行文学创作变成了出版商包装下的“速成码字”,变成了轻松幽默、嬉皮笑脸的调侃;从文学作品来看,神圣的、充满灵韵的文学作品变成了大批量复制的“商品”“产品”;从文学的接受方式来看,静观默察、咀嚼品味的文学阅读变成了电闪而过、轻松消遣的“读屏”;从文学的价值取向来看,文学的神圣膜拜价值让位给展示价值……再从新兴出现的不同文学品类来看,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裹挟着工具理性与拜金主义倾注进某些“明星写手”的肌体中,于是,肉身写作、下半身写作唤起了人们沉睡多年的原始欲望;明星写手在键盘上飞舞着十指,“制造”出一本又一本的“畅销书”;网络文学带来了通俗文学、草根文学、平民文学的繁荣,改写了文学的版图和文学机制,带来了文学多元发展的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存在无意义的拼贴、复制、平面化、模式化、商业化、娱乐化等先天不足;底层文学、打工文学书写了普通的下层人民的生存状态,然而同情、怜悯式的普遍人道主义关怀缺少了深厚的文学力量和文学精神…… 总之,“新生”的当代文学使文学“泛化”的同时,带来了文学的商业化、娱乐化、欲望化、肉身化、世俗化、平面化、虚幻化等“新特征”。当然,以上的概括性描述并不否定某些“新生”文学的艺术才情,例如娴熟的语言技巧、丰富的想象力、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能力、新文体的试验探索精神等。但是,以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博客文学等大众文学形式为代表的“新生”的文学普遍存在着先天营养不良和精神缺钙:“纤细柔弱,自作多情;沉迷不醒,自欺欺人;有欲望而无情感,有才气而无生气,有技巧而无精神……文坛漂浮着没有生命的风景。” 可见,“新生”的文学并未带来文学的真正“新生”! 事实上,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生命的存在方式,自然有其经验手法、精神气质的连续性与累积性,因此,传统文学与“新生”文学并非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这里所谓的“新生”文学,并非从天而降、横空出世,它只是传统文学在当代条件下的变革与革新,在时间上、文学经验上与传统文学有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亲缘联系。所谓的传统文学也并没有真正退出历史舞台,而只是在这些耀眼的文学新景观面前,显得黯然失色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文学正是“新生”文学得以孕育的母体。“新生”的文学从传统文学的母体中脱胎而来,而其存在的先天不足,自然是传统文学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在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大潮的冲击下发生的畸变。 “新生”的文学要走出歧途,获得真正的新生,必须从传统文学中、从文学经典中汲取营养,继承传统文学精神,重塑文学的精神价值追求,重新高扬文学的人文理想,重启文学的理想、超越维度!重新思考“文学何为”这个形而上学问题。新世纪文学的真正“新生”才刚刚上路!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16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