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品钦小说精神的升级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钟正林 参加讨论

    邱华栋《塑料男》,《花城》2011年第1期
    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我”——从新闻纸媒聘用记者到某网站撰稿人,与纸媒社会新闻记者童大林一起报道假喷渗灌工程的遭遇。童大林的遭遇是坐了几年监狱出来后不到黄河心不死,继续调查某省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因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我”的遭遇是因为长期出入环绕城市的垃圾场垃圾置埋坑和某省的各种污染区,结果胃口和身体开始发生异变,开始对塑料袋、塑料夹、塑料盒等凡是塑料的东西发生浓烈的兴趣,连身体也开始变得硬邦邦的,甚至自己的老婆——“简单方便女”生下的婴孩也是一个不会哭泣没有心跳的塑料婴儿。老婆不得已与自己离婚。“我”的最后结局是不得不在垃圾场边自己挖了个坑把自己埋葬了。
    读完了小说,掩卷,当代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熵》立刻从我的脑子里闪现出来。《熵》是托马斯·品钦早期的一个短篇,也是他小说中最难读懂的一篇,小说从热力学热力转换、功用消耗的第二定律楔入对美国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描述。“熵”是衡量热力系统中不能利用的热能,用温度除热所得的函数。托马斯·品钦在《熵》小说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人类不断地发明蒸汽机、飞机、火车、汽车、化工产品等等,实则是在让生存的环境变得千疮百孔,疯狂的制造就像是附了魔咒的有毒的手,许多东西一经使用都不能还原也不能再利用,如电子、信息、塑料、建筑垃圾等。人类不断地向自然攫取中所创造的文明看似繁荣,实则寂寥、凋萎,就像熵这种热元素的转化一样,表面好像热在增加,实际是功能在走向热寂。
    邱华栋的《塑料男》中的“我”和“婴儿”变成塑料正是托马斯·品钦《熵》小说的概念的承继和拓展,或者称之为托马斯·品钦小说精神在中国当代小说的续接和升级更为合适。在我看来,《塑料男》无论从篇幅还是内在的寓意和当下现实性可以说超过了这位美国前辈。
    《塑料男》小说的开篇第一段文字中的“我”上厕所时看见“在小便池里竟然游动着几条非常漂亮的鲤鱼。鲤鱼竟然在人的小便里生存得那么悠然自得,却让我产生了一种不好的感觉,因此我无法在那个小便池里小便,跑到了里面的马桶边,在那里匆匆行事之后,突然产生了呕吐的感觉,对着马桶吐了半天”。
    这是统领全篇的一个意象,或者说一个酵母、一个细节,在小说的叙事中出现了多次。这是小说要表述的核心概念。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所展示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美国的大片《2012》和《阿凡达》让全世界不同层次的人都认识到了工业和疯狂的经济发展对于人类自身的残害,可我们的许多地方还是不断强调工业强市,开山破土的步履不但没有得到扼制,反而更加规模空前。小说中的“焚琴煮鹤”“小人国”“简单方便女”“熵的世界”“盒子里的男人”等都是小便池里游动的锦鲤,都由经典渊源诱发。《塑料男》得益于《熵》的启发,看得出邱华栋对托马斯·品钦喜爱备至,所以小说的第8节干脆就直接定名“熵的世界”,是有着鲜明的意旨的。如果说前者的作品是和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一样晦涩难懂的话,那么后者立意深邃的小说文本却是既清晰又不难懂的。
    托马斯·品钦在大部头《万有引力之虹》中有一个叙述斯洛索普吸了大麻去上厕所,不慎将口琴落入马桶里,他幻想自己进入马桶在脏水里泳游的细节后来被英国电影《猜火车》作为场景再现了。而邱华栋的小便池里游动的鲤鱼这个意象很大可能也得益于托马斯·品钦的这个细节的启迪。但剖析过上百部外国经典小说的作者深入浅出,构思的机杼更有中国汉语语境的声响,更有现实的共鸣,因为遍布各大茶肆酒楼的观赏鱼锦鲤更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小说的生态。在键盘上音乐般弹着的我的思维在想,在生态环境危机四伏的当下,我们谁又不是一条锦鲤呢?这就是好小说带给我们的触动。如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所说:“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但我们更趋向于小说介入人的备受压抑和纠结困扰的心灵。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16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