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年选 已经有好几年了,每年的一月份,几家出版社出版的叫“年度最佳”的散文选集差不多同时上市,至少有四五种。这些选本代表着不同选家的视野、视角以及文学审美的水准,...
从写实主义、下半身写作到表现私秘……一种以表现生活真实为由,写人的原始本能、弱肉强食、卖身求荣、权钱交易、尔虞我诈、阴谋凶杀、泯灭人性的作品悄然兴起。如果是为了衬...
我们的文化传统是重视阅读经典的,但近些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失去了阅读经典的兴致和耐心,另一些人则借着让经典通俗化的名义将经典肤浅化...
杨争光长篇小说《少年张冲六章》 让求异思维发芽开花 都说杨争光是个“鬼才”,这位满肚子奇人异事的故事高手,常常用独一无二的透彻、犀利诡异的目光,写出一篇篇令人拍案叫...
王童自称是个“杂家”,倒也符合实情。他写过很多影视评论和作家导演专访,也写过不少国际时评;喜欢摄影,拍摄的照片经常发表,有的还得了奖;他的朗诵水平很专业,记忆力惊...
狂做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89岁的许渊冲自认“狂而不妄”,因为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 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六 十本,诗...
一 屈指算来,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何况已年逾耳顺。对一个渐入老境的人来讲,最为紧要的,恐怕不是别的,而是后世...
创作与阅读:读进去,跳出来 ——鲁迅文学院“经典与当下写作的关系”研讨会综述 经典,读还是不读?怎么读?在经典沉淀日益增加、阅读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时代,这个问题成为大...
王祥夫《发愁》 同处一室 中有沟壑 李鲁平 《发愁》(《上海文学》2010年第3期)是一个简洁、精致的短篇。一个女人、一个男人、一只猫构成故事的全部。女人是跑了丈夫的女人、没有...
刘凤阳《春之祭》,《南方文学》2010年第2期 《春之祭》这则短篇显示了刘凤阳小说创作方面的潜质。第一,刘凤阳会讲故事,即便这故事讲述得比较粗糙,但他至少具备了这种自觉的...
“明朗的星辰……/凝视海潮冲净尘世的崖岸……/俯瞰下界的荒原与群山……” 奥德翁影院放映厅里灯光已亮,观众起身迟迟不肯离去,目注银幕听影片《朗星》诗歌朗诵的尾声,回味...
河北女作家程雪莉的历史文化散文集《故国中山》将笔触探向已经消逝的神秘“中山国”,以细腻而不失厚重、深情又不失理性的笔触“复活”了一段历史和文明。日前,由文艺报社、...
小说《桑树坪纪事》的成功,引发了我对话剧、电影、电视剧的一系列改编。尤其同名话剧改编上演获得极大成功,有了太多太高的溢美之词。成功给人激励诱惑,也容易让人飘飘然。...
对编辑来说,发现优秀的作品,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千篇一律的来稿让人头昏脑胀,别具一格的文字则宛若春风拂面,或绝处逢生。这绝不是故作惊人之语。看到笛安的《圆寂》、...
自2010年1月15日发表张炯先生的《谈谈要阅读经典作品》以来,本报开设的 “为什么读经典”专栏,已经持续了近四个月时间,其间发表了多位文学理论界专家及作家的文章。这些文章或...
置身于人世,我们存在着许多困惑。如何有效地通过文学作品去解读世界和人生,是摆在一个作家面前的使命。黄孝阳的长篇小说《人间世》,无疑是一个精妙绝伦的解读文本。它让我...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4月上旬举行的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个题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
杨荫浏教授是我国音乐学界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泰山北斗。我虽非专治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者,但自1978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音乐理论方向硕士学位时,杨先生便是我们中国古代...
被誉为“乡村哲学家”和“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的作家刘亮程,历时4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凿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打开新疆真实生活的小说,厚重美丽而令人疑惑。...
我和绿原的冰雪友谊长达几十年。 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在重庆北碚和邹荻帆、曾卓一起办《诗垦地》,我就是他们的小读者。在认识他之前和认识他之后,我一直沐浴着他思想与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