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个超级教育学院去研修 ——读“中国教育学家经典论要丛书” 在现实生活中,顾明远与黄济先生都在北京师范大学,鲁洁先生在南京师范大学,瞿葆奎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而潘懋元先生在厦门大学,他们分别执教于四个不同的高校,很难同登讲台,同时给我们上课。但是读完“中国教育学家经典论要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潘懋元高等教育论述精要》《黄济教育思想论要》《瞿葆奎教育论要》《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与《鲁洁德育论述精要》,就仿佛到了一个超级教育学院去研修,这五位当代教育界的长者济济一堂,陆续登台上课,娓娓道来,把自己一生的才学、成果与经验浓缩成五大核心课程奉献给我们。 潘懋元先生,今年已是96岁,他是中国公认的高等教育学权威与学科创始人。从1935年在家乡一所私立小学当老师,这条教学之线延续已有81年,至今还在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 《潘懋元高等教育论述精要》包含“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原理”“高等教育研究的多科学视角”“高等教育宏观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微观问题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反思”等五大课题的126个具体问题。 在“高等教育研究的多科学视角”中谈到“如何理解高校去行政化”,潘先生提出了“学术权力”:“学校是学术机构,必须用学术权力来指挥学术活动,包括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等。在高校应该是教授治学,校长治校。”谈到“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时,潘懋元先生明确提出中国今后高等教育发展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宏观问题研究”中,“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则是直接对当前很多大学片面追求大楼之大,办学规模之大提出了批评;在对“独立学院的前景预测”中,潘先生认为独立学院如果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会连累与拖垮母体大学;如果办得成功与成熟,则会走向真正的独立,是极富理性分析与推测的。最后作为附录的三篇短文——《要第一,不要唯一》《敢为天下先》与《九十感言》不能忽视,前两篇体现了潘先生创建中国高等教育学并把这个学科发扬光大的魄力与胸怀,而《九十感言》则说出了一位从教七十五周年的老教师感人肺腑的心声:“学生既是我的教育对象,也是我的精神支柱与生活源泉”。 古人所说“仁者寿”诚乃不虚,94岁的黄济先生于去年仙逝,他生前不仅是学界公认的“好人”,也是教育哲学的权威与学科创始人。《黄济教育思想论要》中,第一部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涵盖了人的主体性、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规律、素质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等七个方面、36个问题;第二部分“全面发展教育研究”包括了德育、智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42个问题;第三“国学教育研究”和第四“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则讨论了32个问题,全书共涉及四大领域、110个课题。 在“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功能”的第11个课题“教育的文化功能”中,黄济先生强调:“当前,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和带有发展趋势的倾向性问题。”这是黄济先生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说出的十分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全面发展教育研究”中则指出,在有着大量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劳动教育应列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在培养青少年的独立生活能力、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适应社会发展上,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 国学教育部分应是此书的另一个亮点,黄济先生在这里详细介绍了国学的定义与国学热的背景和意义,对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从方向、原则、教学计划、教学法与师资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对国学中经史子集以及蒙学教材、学规与家训,甚至楹联与谜语都做了系统阐述,对当下开展国学教育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从“教育现代化: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开始,内容涉及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比较教育与教育科学的发展等八大领域共84个问题,涵盖了教育系统的各主要领域。其中《论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与《三个面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思想》等文章探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问题与整体发展;而以《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与《班主任要做学生最贴心的人》为代表的文章则涉及学生与学校班级管理的微观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实在而中肯的要求。在书中,顾先生对崇洋做作的不良文风、奥数竞赛、评三好生与应试教育提出了明确批评,他还对当前八大教育病源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与严厉的抨击。同时,对学生与教育,则给予广博的爱。《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了》《我为什么呼吁废除“三好学生”的评选》《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爱是教育的源泉》等一系列围绕学生与孩子的文章,顾明远先生爱学生、爱教育的真挚情怀,跃然纸上。 鲁洁先生是五位作者中最年轻的,今年也86岁了,《鲁洁德育论述精要》由“德育本质论”“德育功能论”“教育人学的批判与建构”“道德教育的时代境遇及其选择”“人学视野下的道德教育”“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与“后学弟子谈鲁洁教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情怀”等七大板块、131篇文章构成。最后一个专题“后学弟子谈鲁洁先生”由20多位名家学者撰写的18篇短文构成,这些文章勾勒出了一个胸怀慈悲与赤子之心的“慈母般”的教育学人的形象。鲁洁先生完美地继承了《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坚信一个人修护自己的道德是保持其自身道德自我生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我在大学时代读书的时候,鲁洁先生主编的《教育学》就是我们反复阅读与学习的教育学核心教材,她为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道德教育却是始终贯穿她生活与研究的轴心。从鲁洁先生的文章中,能看出她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在全面引进西方文化思潮的环境中,甘于寂寞,坚守德育阵地,对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对唯经济主义、唯科学主义与无人的教育等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抨击,竭力提倡通过道德教育化解社会的道德崩溃与道德危机。 杜时忠老师在《向鲁洁先生学习如何做老师》中记述了一些细节:“她采取各种办法来减轻我们的生活困难。比如,她制定一个奖励计划,我们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杂志社给我们多少稿费,她就奖励给我们多少稿费。又比如,她让特别困难的师兄弟做她的助手,做点拿拿信件的小事情,她每月给生活补贴。还比如,每逢节假日,她总给我们钱,让师兄弟们饱餐一顿。” 从鲁洁先生的文章与她弟子们的记述中,鲁洁先生对德育的执着,对教育与学生的爱,透过字里行间直达我们的心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没有功利的目的,只是因为热爱。” 《瞿葆奎教育论要》对瞿葆奎先生生前等身的著作与众多论文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围绕“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基本问题”“教育学发展史”“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教育研究方法”等八个方面介绍了他的主要教育理念与研究成果。其中瞿葆奎先生首倡元教育学研究、大力推进教育学学科建设、对教育学发展史进行深刻的分析与反思,对今日的教育学者与普通教师,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 瞿葆奎与黄济两位大师都已先后驾鹤西归,我们已经无法聆听他们的教诲,但是手捧《瞿葆奎教育论要》与《黄济教育思想论要》,仿佛他们还依然在世。 尝海一滴,知百川之味。研读“中国教育学家经典论要丛书”,如同尝一滴海水,让我们品尝到了中国当代教育思想之海的味道。(作者 沈立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9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