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母亲的诗文,恐怕是大家读到的机率最多的文字。或许是听多了娘亲的唠叨,或许天下娘的心是一样的,读多了,便有千篇一律的感觉。最初接触这部书稿,也有这种隐忧。 作为本书...
一 花城社、中评社联袂出版的“边防禁区”三部曲,其出版顺序与作品中的时间顺序分明不相一致,乍一看,有几分奇怪。先期出版的是《界河》,说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怎么从农村开始...
与其说《义乌之囚》所写的是一个被囚禁在义乌的人物前前后后的故事和经历,不如说“义乌”只是取了一个象征性的寓言形式,意在展示一种现代人生存的困境——来自资本对生命的...
“研究科幻文学如果不从‘现代性’着手,就不能真正接触它的内核”,吴岩此言乃是确论。在世界范围内,科幻小说存在两条发展路径,进而也形成了两个彼此密切交融但其差异性特...
《林默涵文论》(文化艺术出版社二○一六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以下简称《文论》)出版了。我读这本书有一种亲切感和沧桑感,仿佛读到了我们革命文艺事业的历史,读到了...
葛亮要做的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风华和文化细作检点,对隐藏于民间的侠义、诚信、忠诚、宽厚、仁爱等传统精神细作描摩,在时间的流淌里校阅那些未曾消逝的善好记忆。 从纸面上的...
丹琨的诗句是纯净的。读着她一行行的诗句,你会被那种特有的纯净所感染。“走过风雨/我还是那一丛花树/从来没有动过/我是你关于盛夏的记忆”(《我还是那一丛花树》)。“我开...
这些年,一些以《中国在梁庄》为代表的非虚构作品,常以大变革中农村、小城市社会剧变为题材。从梁庄式的落寞留守到再也回不去的涪陵白鹤梁,大多表达的是忧伤与哀痛。文化学...
张世勤中篇小说《英雪》 《收获》2016年第2期 张世勤的中篇小说《英雪》充盈着淡淡的“物哀”审美基调。动感的生活、无奈的挣扎、事理的无常、美好的碎裂,读来令人唏嘘。 小说...
参加吴重生的诗歌作品朗诵会暨研讨会让我有很多的感触,以往参加研讨会很多,但是这样的朗诵加研讨会,如此大的场面,这么多艺术家的出场,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冲击。让我再次想...
安徽籍作家俞胜是在北方成就其文学事业的。这种南北交融的文学地理漂移,给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颇富张力的艺术效果。最近读到他的中短篇小说集《寻找朱三五先生》(作家出版社...
对于小说家所扮演的角色,各有各的说法,莫言说是报信人,王安忆说是讲故事的人,而在文学史上,人们一定记得巴尔扎克所强调的书记员角色。但读了严歌苓的长篇新作《舞男》,...
记得好几年前,邹元辉创作过长篇历史小说《雄镇海战》,写的是十九世纪末,在镇海口的那场中法之战。而《水师管带》所述的故事背景朝前推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同为清朝,只是换...
在当代文坛,刘庆邦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有重要影响力的、有自己鲜明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刘庆邦对现实主义的坚持已有几十年,他执著、决绝、“一根筋”,甚至表示要将现实主义...
摘要: 小说的音乐化现象是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对象。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明确进行小说音乐化创作尝试的作家。本文以《看虹录》为例,从对音乐“幻觉世界”与对复...
《捕风者》的写作是一次有难度的历险。所难者何?难在以女儿的视角讲述母亲和她的初恋情人。搦管濡墨之际,作者不仅要面对母亲,还要面对父亲;不仅要面对母亲的过去,还要面...
胡烟出生在山东屺山母岛,与连接了我少年时期生活的林野,二者直线距离大约只有20里。那是一个南、北、西三面环海的半岛,宛如一只长柄勺伸向渤海。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看见·看不见》翟红刚秦翼编中信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借助媒介镜像来观看世事,可这些“镜像”多半是经过明显截取、包装、粉饰的拟态“框架”,这便造成...
杨怡芬以“披肩”的方式出场,披肩既是风情的展露,亦是一种对身体欲扬先抑的遮蔽。流连在飘逸的披肩里,女人毕竟是女人。然而,杨怡芬写出了不一样的披肩和别样的女人,才情...
宋尾中篇小说《下半城》,《人民文学》2016年10期 下半城是重庆主城的发祥地,堪称重庆的母城,大致范围是:从朝天门沿着东水门、望龙门等至储奇门一线,上边以新华路为限。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