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集韵》的音义与现代大型辞书的注音问题(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44 《语文研究》 蔡梦麒 参加讨论
(13)《辞源》(3774页):駽xuān火玄切、许县切。青黑色的马。 《大字典》(4851页):駽xuān《广韵》火玄切。又许县切。青黑色的马。 《王力》(1685页):駽xuān火玄切。青黑色的马,即铁青马。 《辞源》《大字典》《王力》注音同。《广韵》先韵火玄切:“艄,《尔雅》日:‘青骊,駽。’郭璞云:‘今之铁騘。’”霰韵许县切:“駽,青骊马也。”两个读音并列,难分彼此。《玉篇·马部》:“駽,胡见切。青骊马,今之铁騘。又火涓、许衒二切。”以去声读音为首音。《诗·鲁颂·有駜》释文:“駽,呼县反,徐又火玄反,又胡眄反,又音炫。”也以去声读音为首音。《尔雅·释畜》释文:“駽,《诗》音及吕忱、颜延之、苟楷并呼县反。郭火玄反。谢孙犬县反。顾胡眄反。”《诗·鲁颂·有駜》:“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燕。”“駽”与“燕”叶韵去声,故朱熹取呼县反音以相叶。从《玉篇》《经典释文》注音以及《诗经》的叶韵情况看,以取许县切读xuàn更合理。 《广韵》《集韵》罗列众音不分彼此,导致了现代大型辞书编纂者在读音取舍方面的困惑,甚至错误。要解决这一难题,辞书编纂者就必须重视音义类著作的作用,否则就会造成实实在在的错误。音义类著作中的注音材料非常丰富,其洋洋大观者首推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其重要性表现在,首先,《经典释文》收罗了大量汉魏六朝旧音,这些旧音许多成为后世韵书、字书特别是《集韵》《类篇》的注音依据,因而对于字音的辨正很有意义。其次,《经典释文》的注音体例可以透露出有关的语音信息,例如书中经常出现的所谓“如字”实际就告诉了我们某字的通行音义,以此为出发点就可对其他读音进行评议;又如经典中的许多字在《经典释文》中并没有注音,也就是告诉了我们这个字的读音不存在异议。再次,《经典释文》一字多音者常常能体现出读音的层次性。如上所述,韵书(特别是《集韵》)习惯于收录众音,将某字并列于各韵各纽,读者无法据此判断出哪个读音是正确读音或者说通行读音,而《经典释文·序录·条例》说:“今之所撰,微加斟酌,若典籍常用,会理合时,便即遵承,标之于首。其音堪互用,义可并行,或字有多音,众家别读,苟有所取,靡不毕书,各题氏姓,以相甄识。义乖于经,亦不悉记。其或音、一音者,盖出于浅近,示传闻见,览者察其衷焉。”从此可以看出,《经典释文》所录之音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读音,即“典籍常用,会理合时”的读音,书中一般置于众音之首;二是异读,即前代经师的不同注音如果有一定道理,也尽量收录下来,并各题姓氏,以示区别;三是“或音”“一音”,可以看作是讹读,即曾经有人这么读过,但这种读音不足为法,出于保留异闻的目的也予以收录。下面我们试举一例,说明《经典释文》在决定韵书又音取舍方面的作用。 (14)《辞源》(3752页):馘1.guó古获切。截耳。2.xù《集韵》况壁切。④脸。 《大字典》(4795页):馘(一)9uó《广韵》古获切。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二)xù《集韵》况壁切。脸。 《辞源》《大字典》注音完全相同。《集韵·锡韵》:“馘,况壁切。面也。《庄子》:槁项黄馘。”这就是《辞源》《大字典》注音取舍的来源。《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释文:“黄馘,古获反,徐况璧反。《尔雅》云:获也。司马云:谓面黄熟也。”陆德明列“古获反,徐况璧反”,以古获反为正读,以徐邈音为又音,而《集韵》况壁切正来自徐邈注音,因此即便《庄子》“槁项黄馘”意思是“首”或“面”,也完全不必因《集韵》况壁切为之另立音项,因为“馘”字本义完全可以引申为“首”或“面”。宋·戴侗《六书故》卷十:“馘,古获切。折俘首也。庄周曰:槁项黄馘。盖以馘为首。”《集韵》以广收异读著称,作为韵书无可厚非,但今读取以为准,则有失甄别。《辞源》《王力》《大字典》《大词典》“馘”字均分列guó、xù,未为允当。据《经典释文》,“槁项黄馘”之“馘”无论如何释义,均当列于古获切(guó)音项之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汉语语音音节本位辨正
- 下一篇:四川方言志语音编写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