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集韵》的音义与现代大型辞书的注音问题(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23 《语文研究》 蔡梦麒 参加讨论
忽视《广韵》释义简省特点而导致音义对应失准的例子如: (7)《辞源》(2143页):爆1.bào北教切。①火裂。②燃着。2.bó北角切。见“爆烁”。 《大字典》(2406页):爆(一)bào《广韵》北教切。又北角切,补各切。①火进散;爆裂。②燃烧。(二)bó《玉篇》步角切。[爆烁]。 《广韵》效韵北教切:“爆,火烈。”觉韵北角切:“爆,火烈。”《广韵》两个读音的释义相同。《大字典》第二个读音取《玉篇》步角切注音。《大字典》编者大概不知《广韵》释义简省、义项往往罗列不全,认为北角切无“爆烁”之义,所以另取他音。实际上不能凭此否定此音有此义。《玉篇·火部》:“爆,步角、布角二切。爆落也,灼也,热也。又北教切。”布角协即《广韵》北角切。《诗·大雅·桑柔》“捋采其刘”,传:“刘,爆烁而希也。”郑笺:“及已捋采之,则叶爆烁而疏。”释文:“爆,本又作暴,同,音剥,下同。”《尔雅·释诂》:“毗刘:暴乐也。”郭璞注:“谓树木叶缺落荫疏,‘暴乐’见《诗》。”释文:“暴,本又作爆,同,邦角反。乐,本又作烁,郭音洛,又力角反。”陆德明“音剥”“邦角反”都是《广韵》北角切音。可见《广韵》北角切可以对应“爆烁”之“爆”,只是由于韵书释义简省的原因,《广韵》没有列出而已。因此,“爆烁”之“爆”的古音依据当取《广韵》北角切。《大字典》所取《玉篇》步角切,是个认可度不高的读音,《经典释文》《广韵》均不收录。 《广韵》《集韵》释义简单,某个释义能不能归属于《广韵》《集韵》的某个音项之下,单靠韵书不易判定,往往需要综合相关注音材料才能确定。例如: (8)《辞源》(498页):叟1.sǒu苏后切。①老年人。②汉代蜀的别称,见“叟兵”。2.sōu《集韵》踈鸠切。通“溲”。 《大字典》(432页):叟(一)sōu《集韵》踈鸠切。①同“搜”。②汉代称蜀为叟。③通“溲”。(二)sǒu《广韵》苏后切。年老的男子。 在“汉代称蜀为叟”的读音上,《辞源》《大字典》的注音有差异:前者依《广韵》苏后切注音sǒu,后者依《集韵》踈鸠切注音sōu。《大词典》注音与《辞源》同,[4]1115《王力》注音与《大字典》同。[10]101《后汉书·刘焉传》:“兴平元年,征西将军马腾与范谋诛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李贤注:“汉世谓蜀为叟。孔安国注《尚书》云:蜀叟也。”《后汉书·董卓传》:“吕布军有叟兵内反。”李贤注:“叟兵即蜀兵也,汉代谓蜀为叟。”《三国志·蜀志·刘璋传》:“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于曹公。”这是所谓“汉代蜀的别称”的“叟”。《广韵》厚韵苏后切:“叜,老叜。叟,上同。”《集韵·厚韵》:“叜,苏后切。《说文》:老也。或作叜、 、叟、傁。”《集韵》尤韵踈鸠切:“叟,叟叟,淅米声。古作叜,或作溞,通作溲。”《广韵》《集韵》都没有标出“汉代称蜀为叟”的释义内容,因此从《广韵》《集韵》都不能明确判断该将其置于哪个音项之下。《尚书·牧誓》:“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伪孔安国传:“八国皆蛮夷戎狄属文王者国名。羌在西,蜀叟、髳、微在巴蜀,卢、彭在西北,庸、濮在江汉之南。”孔颖达疏:“叟者,蜀夷之别名。”释文:“叟,所求反,又苏走反。”《汉书·地理志》:“织皮昆崘、析支、渠叟,西戎即叙。”颜师古注:“昆仑、析支、渠叟,三国名也。……叟读曰搜。”《晋书·宗室列传·高密文献王泰附孝王略传》:“京兆流人王逌与叟人郝洛聚众数千,屯于冠军。”何超《晋书音义》:“叟人,所求反。”从陆德明、颜师古、何超等的注音看,“叟兵”“叟人”“蜀叟”之“叟”应该置于《集韵》踈鸠切音项之下,今读sōu。《王力》《大字典》即如此处理,可信,《大词典》《辞源》处理失误,当改。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汉语语音音节本位辨正
- 下一篇:四川方言志语音编写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