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论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6)


    六、相关句法现象的证明
    由以上讨论可知,形容词重叠式表示的描绘性意义只有在具体事件情境中才能实现,而具体场景中使用重叠形式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足够的量,从而表达说话人的主观估价和感情色彩。
    某些句法结构更能证明形容词重叠是具体语句制约的结果,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必须满足具体语句的语义表达要求。
    (一)事件谓语
    朱德熙(1956:101)指出,乙类成分(即本文谈到的重叠)充任的谓语往往含有一种潜在的可变性,因此在叙述“暂时性”的事变的语言环境里,就只能用乙类成分做谓语。显然,朱先生的意思是,在对事物的情境进行现场描绘时只能用状态形容词。也就是说,在叙述事件的句子中,谓语具有临时性、变化性的句位义特征,这就要求形容词在充任谓语时需要显示出量的特性,从而进行描绘。所以隐量的形容词必须重叠,如:
    41)他心里空空洞洞的,什么也不怕。(朱德熙1956)
    ——*他心里空洞,什么也不怕。
    4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绿。
    而显量的形容词有时也需要重叠才能“足量”。如:
    43)女孩子留个长头发,温温柔柔的。(崔建新1995例)
    44)喜欢拿树根刻玩意儿,一刻就是神仙驾着云头,飘飘渺渺的。(同上)
    因此,本文将朱先生的意思加以发挥就是,在叙述事件的句子中,谓语具有临时性、变化性的句位义特征,要求形容词在充任谓语时需显示出量的特征,从而进行描绘。所以隐量的形容词必须重叠,而显量的形容词也有此强烈倾向④。
    (二)指宾状语
    朱德熙(1956:98-99)指出,绝大部分单、双音节形容词都不能作状语,需要转化成乙类成分。实际语料中虽然能做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还是不少,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当语义上指向宾语名词时必须采用重叠形式。如:
    45)上午10时,我乘车离开新城大楼。直到这时,我把蒋介石活着交到张学良手里,完成了这个任务,才深深地吐了一口长气。(孙铭九《我活捉了蒋介石以后》)
    46)康伟业事先已经知道了段莉娜的大概情况,然而一见之下,他还是大大地吃了一惊。康伟业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段莉娜是如此地出众。(池莉《来来往往》)
    李劲荣(2007b:331-342)对此句式的句法语义制约和语用信息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刻画。跟本文讨论有关的观点是,句式强调动作的过程性(由形容词重叠式表达),这种过程性在信息传递中成为了信息焦点。
    既然是要强调动作的过程,那么就需要对这种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而这一过程要被凸显,那么就说明必有其交际意图,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意志。由此可见,只有重叠形式才能满足“指宾状语句”这一句式的语义表达需求并实现其交际意图。
    (三)易位定语
    汉语的形容词一般位于数量词之后,不过有时也可以紧靠于数量词之前,但前提是要变成状态形容词(即重叠形式)。如:
    47)话说转来,也算不了多大事。干干净净一个人,打了一回架,了不起拘个十天八天,放出来站里也不计较。(方方《一波三折》)
    48)他看准了这个头上秃了一块的家伙,心中咒骂,手指在膝盖上无声的击节:小小的个东洋留学生,人模狗样的竟自把个地道英国硕士给压下去,什么玩艺!(老舍《东西》)
    这类结构的特点是:(1)先描绘,再评论,描绘是评论的基础。重叠式用在描绘句中。(2)只能用重叠式而不能用原式。若用原式,则只能位于数量词之后。(3)重叠式也可以位于数量词之后,但这样一来,后面就通常只能出现叙述性语句而不能出现评论性语句。具体分析可参见李劲荣(2012:91-107)。
    一般而言,一个普通的人打回架也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而一个心灵纯洁、品德高尚的人(“足量”)跟别人打一回架,更算不上什么大事,领导也不会计较(“说话人的主观评价”)。例48)同。因此,结合本文的分析,结构的这些特点就是重叠式使用条件的一个体现:进行场景描绘,达到足够的量后便于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感情(评论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