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历史语言学 >

“趁錢”南北詞義考——由偏指引起的詞義演變(6)


    二 語義正向偏指引起的詞義演變 
    2.1“趁”(chèn),異體爲“趂”,其初始義爲追逐。③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九:“趁,謂趁逐也。《纂文》云:關西以逐物爲趂也。”《廣韻·震韻》:“趁,趁逐。”《纂文》爲晉宋間人何承天(公元370-447年)撰,據此,則“趁”的追逐義的使用不晚于南北朝時期。到了唐代,“趁”由“追逐、追趕”義引申出“追求、尋取”義,其例如: 
    
    由“追逐”義到“追求、尋求”義,這符合詞義由具體到抽象、由動作到心理的引申規律。歷代文獻和上舉《漢語大詞典》表明,“趁”的引申義非常豐富,它由追趕義引申出a)追求、尋取義,b)追趕、驅趕義,c)追隨、跟隨義,d)趕赴、奔赴義,e)利用(時間、時機)義,f)掙、賺(錢)義等。但是這些引申義之間並非都是單綫縱向引申的連續統,有的是平行的引申關係。例如:追逐——驅趕 追逐——追求追逐——追隨。這三組很可能是平行引申關係,而追逐——趕赴——利用(時間、時機)很可能是綫性引申關係。那麽,“趁”是經由哪條路徑獲得“掙、賺(錢財)”這一引申詞義的呢? 
    2.2“趁”作“掙、賺(錢財)”講,《漢語大詞典》最早的書證爲元代李有(今按,據《四庫全書提要》,作者應是李東有)《古杭雜記》:“寶慶丙戌,袁樵、尹京於西湖三賢堂賣酒。有人題壁曰:‘和靖、東坡、白樂天,三人秋菊薦寒泉。而今滿面生塵土,卻與袁樵趁酒錢。’”但是據“叢書集成初編”本《古杭雜記》及後來學者們整理的《古杭雜記》本子,“卻與袁樵趁酒錢”句均作“卻與袁樵課酒錢”。④此材料有異文存在,不是理想的書證。《漢語大詞典》所舉另一書證是《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張》:“宋四公道:‘作成你趁一千貫錢養家則個。’”《古今小說》(又稱《喻世明言》)爲明代馮夢龍輯集的“三言”之一(另兩部爲《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收宋元明話本和擬話本一百二十篇,其中有些篇目的作者和寫作年代難以確定,劉堅先生將《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歸爲南宋舊篇,收在《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彙編》宋代卷(白維國校錄)。當然,卽使是宋元舊篇,也極有可能在編輯和刊刻過程中有明人改動之處,使用時需加小心。以上兩例都不是“趁”作“掙/賺(錢)”講的理想例證,趙長才先生檢索《朱子語類》,貢獻了幾處確鑿的書證,殊可補《漢語大詞典》之缺。例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