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历史语言学 >

“趁錢”南北詞義考——由偏指引起的詞義演變(2)


    一 南北各異的詞義 
    1.1 “趁”的古今詞義 
    關於“趁”的古今詞義,《漢語大詞典》列有13個義項(3個通假義未計算在内): 
    1.追逐;追趕。2.驅逐;驅迫。3.趕赴;奔赴。4.指快步行走。5.追求;尋取。6.隨著;沿著。7.凑和;順著。8.乘便;乘機。9.指憑借;依靠。10.乘坐;搭乘。11.面對;面臨。12.掙;賺。13.方言。擁有。 
    其中義項4“指快步行走”只有趙樹理一例“就趁了兩步來拉住她”,此例的“趁”實際就是追趕,可歸入義項1。另外,義項7“凑和;順著”可以跟義項6“随著;沿著”合爲一個義項:“隨著;順著”,旣可指在空間上“隨著;順著”,也可指在言語上、心理上“順著;隨著”。這樣,實際是11個義項。在以上衆多義項中,現代漢語普遍使用的是原義項8“乘便;乘機”,其他各義或已消亡(如“1.追逐;追趕”“2.驅逐;驅迫”“5.追求;尋取”“11.面對;面臨”),或只通行在某些方言中。因此,《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只收了4個義項: 
    
    其中義項標“〈書〉”,義項標“〈方〉”。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現漢》比《漢語大詞典》多收了一個方言義“富有”,没有收方言義“掙;賺”。這跟“趁錢”一詞的南北詞義演變有關,本文以下就以現代漢語中“趁錢”一詞的地域特徵爲綫索,考證其詞義的演變軌跡,解釋其演變的特殊機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