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中的前置性话题标记“就”(10)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31 《中国语文》2013年第6期 司罗红 参加讨论
例句中“就”引导的名词结构只能出现在句首充当话题,而不能出现在定语中,在结构上“就鲁迅的小说”、“就厂长的意见”只能是“[就[鲁迅的小说]]”、“[就[厂长的意见]]”而不能是“[[就鲁迅的]小说]”、“[[就厂长的]意见]”,因为话题标记引导的是整个名词短语,而不能是充当定语的名词。总之,在充当定语这一层面上,“就”和介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比介词和引导话题的“就”,不难发现两者在句法上存在一系列的差异,引导话题的“就”位置固定、可以省略、不能被否定,“就”标识的成分可以是施事、受事等成分,可以在句中用代词复指,这些都不符合介词的语法特征,说明标识话题的“就”已经失去了介词的特征,进一步虚化为一个单纯的标记④。 4.结论(略) 注 释: ①徐烈炯、刘丹青等学者认为汉语中的话题是一种原生形式,不是通过移位形成的。由于对本文的讨论没有影响,因此不对两种观点进行评论,暂取移位说进行论述。 ②处于句首的成分已经是全句的话题成分,自然不再是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称之为主语话题,宾语话题等。 ③“就”可以引入次话题,充当次话题标记时“就”能够出现在主话题之后。 ④“就”由介词虚化为话题标记的过程遵循词类虚化的规律,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着重论述。 (本文结论与参考文献请参阅《中国语文》2013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