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几个问题(9)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 蒋绍愚 参加讨论
 
    “膺—匈”。《说文》:“膺,匈也。”“匈,膺也。”段注:“膺自其外言之,无不当也; 匈自其内言之,无不容也。” 
    “倡—俳”。《说文》:“倡,乐也。”《说文》:“俳,戏也。”段注:“以其戏言之谓之俳,以其音乐言之谓之倡。” 
    也有一些方言词或古今语的同义词之间的关系无法从这三方面解释。如“适—徂”“菽—豆”。这只能说是音义关系的任意性了。 
    三、等义词 
    上面所说的方言词和古今语的同义词,既然词义没有差异,是不是等义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什么是“等义词”。“等义词”一般的认识是:两个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场合都能互换。能满足这样的条件的,只能是单义词,即一个词只有一个义位。根据这一点来考察,那么,上面所举的“迎—逆”“适—徂”“首—头”“屦—履”等都不是等义词。而“蚊—蜹”“舟—船”“菽—豆”“妊—娠”等才是符合“等义词”的条件的。这又一次说明:“同义词”“等义词”毕竟是词的聚合而不是义位的聚合,尽管在确定同义词的时候根据的是“一义相同”而不是所有义位都相同,但对于多义词的其他义位也不能完全不考虑,所以,虽然“屦—履”在“足所依”的意义上确实一义相同,没有差别,但还是不能看作等义词。 
    一般来说,两个词意义完全相等,在一个同质的语言系统中是没有必要同时存在的。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语言都不是一个同质的系统,而是一个有序异质的系统,在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会有相互影响(这里且不说邻近语言的影响),前一个时期的语言成分(包括词汇)也会在后一个时期有所保留。这就是刚才看到的,甲方言的词和乙方言的词汇同时并存,古语和今语也会同时并存。这样,当一个子系统(甲方言或古语)进入另一个子系统(乙方言或今语)时,在后一子系统中就会同时存在两个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包括等义词),这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不过,在后一子系统中,这些词义完全相同的会逐渐发生变化。这有几种情况: 
    (一) 等义词组中一个词逐渐退出。如:“蚊—蚋”的“蚋”,“菽—豆”的“菽”,这些等义词就不复存在。(在现代汉语中,“菽”只在一些书面的固定组合中存在,如“不辨菽麦”,“布帛菽粟”。)“迎—逆”也是一样(这不是等义词,但有一个义位意义完全相同),先秦时“迎之”和“逆之”都有,“逆女”较多,“迎女”较少,但意义没有不同。到后来,“逆”逐渐退出,东汉以后出现双音词“迎接”,未见“逆接”,这一组意义相同的同义词也不复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