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再论汉语是否存在完成动词(7)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现代外语》 杨稼辉 伍雅清 参加讨论

    然而,林文中含有“盖那栋房子”或“写那封信”的句子确实具有终结性,如下所示。
    (22)a.那栋房子,他盖了三年以后,才卖掉。
    b.那栋房子,他已经盖了三年了,一直卖不出去。
    (23)a.那封信,我写了三天以后,才寄出去。
    b.那封信,我写了三天了,一直还没寄出去。
    要解决上述矛盾,逻辑上有两种可能的方案。一种是:假设“盖”、“写”和“读”等动词带指称性解读的名词短语时具有终结性;而此类动词短语不具有终结性的情况需要另外解释。另一种是:假设“盖”、“写”和“读”等动词带指称性解读的名词短语时不具有终结性;至于(22)和(23)二例的终结性,则应当归因于其他因素。林文采用了前者。该文认为,上述动词短语不具有终结性的情况应当归因于部分算符的作用。根据他的分析,部分算符是一种隐性算子,可以作用于完成动词,把有终结点的事件映射到其部分事件,从而取消了原有的终结性。他还指出,因为部分算符是可选的,从而,完成动词带指称性解读宾语既可以具有终结性,也可以不具有终结性。然而,他的分析不能解释为什么(19)、(20)和(21)三例在没有结果补语时,一定不能体现出终结性,即为什么可选性的部分算符此时一定要起作用。此外,部分算符的提出既无形态证据,又无其他独立证据。因此,我们认为部分算符的解释不能让人满意。本文将考虑第二种方案,认为“吃”、“写”和“读”带指称性解读的名词短语时,动词短语不具有终结性,至于林文所举的例证中的终结性,我们认为可以寻找额外的因素。
    仔细比较林文和笔者的例证后,我们发现,林文中具有终结性的例证都含有词尾“了”,对动词后不带“了”的情况,林文并没有太多涉及。那么,是不是“了”就是这个可能的额外因素,使得整个句子获得终结性?进一步假设,如果“了”也是一种结果补语,与“掉”和“完”等一样,表示事件完成,那么,本节所有的语言事实就可以形成一个严密的格局:“吃”、“写”和“读”等动词带指称性解读的名词短语时,动词短语不具有终结性,不表达完成情状;只有添加结果补语后,动词短语才可以表达完成情状。
    “了”可以做结果补语这一观点在文献中并不少见(Sybesma 1997;玄玥2010等)。玄玥提出了一系列测试手段对此进行证明,包括不能进入短时尝试体,不能进入进行持续体,分别如例(24)和例(25)所示。
    (24)*他们吃了吃了这盘红烧肉。(玄玥2010:261)
    (25)*他正(在)吃了一大盘红烧肉。(ibid.)
    此外,林若望所述具有终结性的例句中,“了”确实可以与“好”、“完”或“掉”等其他虚化结果补语互换,如(26)a-b与(27)a-b所示。这进一步表明,“了”可以分析为表完成的虚化结果补语。至于(26)c和(27)c为何不具有终结性,笔者初步的答案是:尽管(22)与(23)中的词尾“了”应当分析为结果补语,(26)c与(27)c中的词尾“了”却应当分析为表示存在或实现意义的“了”;词尾“了”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了”,应当得到非统一分析。④
    (26)a.那栋房子,他盖了/好三年以后,才卖掉。
    b.那栋房子,他盖了/好三年了,一直卖不出去。
    c.那栋房子,他盖了/#好三年了,还没盖完。
    (27)a.那封信,我写了/好三天以后,才寄出去。
    b.那封信,我写了/好三天了,一直还没寄出去。
    c.那封信,我写了/#好三天了,还没写完。
    以上分析显示,“画”、“写”和“吃”等动词带指称性解读的名词短语时,动词短语确实不能表达完成情状,不具有终结性。林文例证中的终结性其实源于虚化结果补语“了”。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