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外兼修,但“内”“外”有别 翻译研究既关注域外信息与观念的引入与分析,也考察本土思想与文化的对外传播,但外译中的实践与研究依然是重点,而中译外不仅比重偏小,而且多为文本的语言转换(如中华学术作品外译工程),对中译外的组织程序、质量控制、接受效果等关键要素尚缺乏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6)方法多元,但“量”、“性”不齐 研究方法逐步摆脱了中国传统译论“精于理性阐释、疏于数据分析”的主观印象式研究,量化的实证数据收集与系统分析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发展特征,但尚未形成规模。定性研究依然是当前翻译研究的主流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复合型研究尚须强化,尤其是跨学科研究仍停留于概念移植、理论嫁接的初级层次,方法转换、理论延伸等深层次的跨学科应用亟待突破。 4.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 4.1 指导方针 1)明确战略性、前瞻性原则,为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语言政策、翻译行业标准与市场规范,提供理论支撑、咨询服务或数据佐证。 2)在充分描述客观翻译事实的基础上,强化应用对策性研究,同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实现翻译理论的完善与创新、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突破。 3)强调普遍与特殊相协调,明确中国语境的特殊性对翻译实践与理论的影响,协调中国翻译特色与翻译普遍规律的关系。 4.2 研究重点 4.2.1 服务国家战略的咨询主导型项目 1)中国对外翻译活动的系统调查与分析 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应该对以翻译为媒介的文化对外传播工作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重点把握对外翻译活动基本情况,形成多语种、多文本、多时代、多群体、多区域的系统调查取证(如中华典籍对外翻译的系统调查与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传播、中国语言新现象(如流行语、热词)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等),同时客观分析对外翻译的组织模式与具体策略,特别是针对翻译产品的域外接受效果,提出符合国际话语体系的翻译策略与传播方式,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工程提供政策规划与技术执行层面的信息与咨询服务,这是中国翻译研究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2)中国周边地区的文化传播与对外宣传 根据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精神5,加强边境与边疆地区的语言文化建设,改进边疆地区对外宣传的模式与策略,提升边疆地区的国际认知度,是当前语言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边疆地区的语言文化对外宣传与介绍工作,特别是涉及文化发展、宗教信仰、语言政策等内容,应该成为对外翻译与传播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周边国家语言国情的调查与翻译、边疆地区外宣材料翻译的特殊性研究(模式、策略、效果)等。 3)基于语言文化战略的翻译政策研究 语言政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直接关联民族语言发展、语言接触、民族政策、国家关系等领域,研究空间及应用领域都非常巨大。语言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翻译行为的社会与文化解释,可以从语言接触、文化交流、民族发展、国家意识等角度解读翻译的作用,一方面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因素对翻译政策制定与演变的制约,另一方面可以考察翻译政策对民族语言发展、文学创作规范、民族文化传承等范畴的影响。 4)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拓展分析 借助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工程,一方面对学术外译项目进行系统描述与分析,确定学术领域的翻译“空白”,拓展学术外译的学科范围(如人口学、考古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另一方面开展针对学术外译的系统研究,如学术作品翻译的标准与程序、学术作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学术作品翻译效果调查、学术术语的翻译规范、专门领域的翻译语料库建设等,形成新的翻译研究增长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