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要经验教训 中国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近百年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规划虽然经过了曲曲折折的道路。但是,民族语文工作者终于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问题的道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基本上解决了广大少数民族使用与自己语言相适应的文字,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但也有走弯路的教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民族语文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马克思主义、毛择东思想关于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基本理论,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语文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宪法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在这一总政策的指导下,确定了帮助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文字或选择一种现有的适用的文字,帮助文字不完备的民族充实和改革其文字的原则。对已有文字的民族,帮助扩大其文字在文化教育、行政、司法、传媒、社会、影视、新闻出版、语言传承等社会各领域的使用范围,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2.与上面相关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不断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不间断地深入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分布、结构、差异等状况和语言文字使用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做好民族语文规划前提和保证,也是制订正确语文规划的基本条件。只有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做到情况明,心中有数,决策才有依据,才有可能做到决心大,方法对。20世纪50年代初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的摸底调查,以及后来开展的大规模语言调查,为创制、改进和改革文字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到80年代,根据不同需要,继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调查,双语教育的调查研究,跨境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一直到90年代对新创和改进文字逐个进行调查总结,以及近几年来开展的濒危语言调查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家制订新时期的民族语文政策提供了新的依据。 3.实行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的工作方法。这是从民族语文几十年来所走过的曲曲折折的道路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也是因为民族语文工作本身的复杂情况所决定的。坚持这种工作方法,是要费力气的,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做到情况明。客观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现在。只有情况明,才能决心大,才能提得出分类指导的方案,办事情才能果断,而不拖泥带水。这就要求民族语文工作者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经常深入民族地区作调查研究,对自己管理的地区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要能够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种、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字中产生的问题,提得出切合实际的对策性解决办法。还要能针对不同时期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特点,调整工作的部署和侧重点,以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向民族语文工作提出的各种要求。 实行分类指导的核心是既要能纵观全局,又要能有针对性地、正确无误地、不失时机地解决民族语文工作中提出的各类具体问题,以推动民族语文工作的健康发展,避免因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给民族语文工作带来的损失。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情况十分复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区别对待不同情况、不同环境下的语言文字问题,是做好民族语文工作避免走弯路的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