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论混合型方言——兼谈湘粤桂土语群的性质(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李如龙 参加讨论

    二、混合型是方言演变中的另类
    如果说,纵向传承中的叠置和横向接触中的渗透是方言演变发展中的共性本质的话,在竞争和整合上则常常表现出个性的特征。叠置和渗透是普遍存在的,而竞争和整合的强弱作用和结果则有各种不同的状态。
    就一般的常态说,成区成片的方言都有鲜明的语言特征,有比较规整的结构系统,有大体上的规范标准(多数本地人的共识:能这么说,不能那么说),区内、片内比较容易通话,民间也大体有“属于什么话”的称述。在国内,早有官话、下江官话、四川官话、江浙话、湖南话、客家话(麻介话、话)、广东话等称呼;在东南亚华人中则早有福建话(闽南)、广东话、潮州话、福州话、兴化话、海南话等说法,都是这类区、片方言的习惯称谓。
    另一类型的方言在民间往往只能称为土话、平话、白话、乡谈、乡话、村话、土拐话,或者直接按所在地名冠名,称为××话。这样的方言好多都属于混合型方言。
    这里说的混合型方言大体相当于西方说的Mixed Language,和仅仅模仿某些外国语的词汇和句型的“皮钦语、洋泾浜”截然不同。有人把后者也译成混合语是不妥的。
    混合型方言在纵向发展的叠置上往往是多层次、多来源杂糅,未经明确规整的,在横向共处中往往是深度接触,多语言、多方言兼收并蓄,在竞争中势力难分高下,在整合中也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章法。其音类与古今通语语音对应都很繁复和驳杂,例外很多;其词汇往往多义衍生或同义并用,一字多音或一音多义。在语言使用上通常是采用双语制或多语制,在通语普及地区,往往还有地区通用语和周边强势方言并用;往往只有口语形式,而未形成书面语朗读并缺乏艺术加工的形式(曲艺、地方戏等);有的甚至是土语音和借用其他方言的读音各成系统,文白并存(如海南岛的儋州话)。
    就已经知道的事实说,混合型方言通常是一些通行面积不广的小方言点。就其生成的情况说,有的是在大小方言区交界处因语言接触融合而成的,这是共时作用的结果;有的是因历代不同来源移民长期杂处混合而成,这是历时作用的结果。我在上世纪80年代先后调查过十几种此类小方言,关于“混合型方言”的概念就是那时形成并提出来的。这些小方言中较有典型意义的有以下几种:
     
    地处闽东、闽南、闽北交界处的“尤溪县内的方言是属于沿海片闽方言的一个小方言群。由于和闽中、闽北方言区相邻,也反映了一些它们的特点。7个方言点中,街面和洋中可以归入闽南和闽东方言区,其余各点都是方言交界处的混合型方言。”[1][p.182]
    和尤溪相邻的大田县有一种“后路话”(中心在广平镇)。这种广平话“兼容了大田(前路话)、永安话和尤溪话的一些特点、也有一些自己独有的成分(闽语的小称变调仅此一见),不论是大田话、尤溪话、永安话都和它不能相通,应该说,它是闽南方言和闽中方言过渡地带的一种混合型方言。”[1][p.267]
    以上是方言交界处横向接触所生成的混合型方言。
     
    无独有偶,在海南岛的西端还有一种儋州村话,分布在儋县大部分地区和昌江、白沙北部的一些村落,东方、乐东、三亚的个别村。1974年丁邦新做过调查,当时有20万人口使用。据丁先生所做调查,儋州村话有文读音和白读音两大系统,二者同音字不多。他的结论是,文言音“和粤语类似”,“是早期从粤语区传到儋州和白话音混合的”,“白话音代表的是早期客赣语的一种类型”。我们曾把迈话和儋州话做过比较,都是和海南闽语相同的最多,然后是粤语和客赣语。其来源和性质和迈话都极相似,它们都是历史上多种移民带来的不同方言和当地主体方言混合而成的。
    关于混合型方言,上世纪90年代之后又陆续有学者介绍过。例如,1998年,平田昌司在《徽州方言研究》中罗列了徽州方言的17条共同特征,又按罗杰瑞区分南、中、北方言的10条标准做了检验后说:“应该认为属于中部类型——在南部类型底层的基础上受到北方类型的侵蚀而产生的方言”,又说:“徽州方言是相对接近长江中游流域方言的一种混合型方言。”[3][p.26]2002年,鲍厚星等在《湘南东安型土话的系属》[4]一文中指出,永州土话中“清音不送气型混合的程度较高,一般具有湘、客、赣、官等程度不同的音韵成分,从多数点看,又结合地理人文环境的因素,既可以定性为湘语成分较重的混合型方言,也可以作为特殊的湘语片处理”。郴州土话中则“清音送气型可以用较宽的尺寸划入客家话或赣语,它既与粤北土话中的东北片相联系,又与赣南的‘老客’相呼应。而清音不送气(并定)+送气(群从澄崇)型也属于一种混合型方言”。[5][p.335]又如,庄初升的《粤北土话音韵研究》比较了粤北3片24个方言点的材料后提出:“粤北韶州片和连州片土话是以两宋以来江西中、北部的方言为主要来源,逐渐融入了明清以来粤北的客家话、粤方言或西南官话的一些成分和特点而形成的一类混合型方言。”[6][p.327]还有伍云姬、沈瑞清的《湘西古丈瓦乡话调查报告》则提出:“瓦乡话应该是一种混合型的语言。它既保留了中古乃至上古汉语的很多特点,又有湘方言和西南官话的某些特色,在它的底层里还有吴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子”。[7] [p.97]
    随着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向穷乡僻壤下伸之后,这类叠置了许多不同历史层次、吸收了语言接触中的渗透成分的方言,学者们发现了不少。对于这些很难归入已有的几个大方言区的另类方言,提出“混合型方言”的概念,看来是十分必要的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