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例(48a)构成的平行句式(清涧石盘): 不过,说“”是“”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只是说出了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句和“”句形式相同,都是否定祈使句。“”句中“不敢”的意义同样是“别”,是对可能性的“制止”,因此,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以清涧石盘话为例: 对于没有方言语感的人来说,(51a)(51b)与(72a)(72b)之间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命令听话人“别做某事”。事实上,(51a)(51b)可作两重分析,一为对听话人发出的命令:小心猫,别让它把肉叼走,这时“不敢+教……”是要求听话人实施的行为;一是用祈使句形式表达自己的担心和愿望:猫别把肉叼走。“不敢+教……”只是一个固定的“句套子”,并非要听话人实施的行为。⑥讲这种方言的人多半会作第二种理解。由此可见,“”也可看作是“”语用推理导致功能扩展的结果。[17]423-426 “”和“”的区别如下:第一,“”句的主语是人,可以支配自己的行为;而“”句的主语不一定是人,即使是人,也支配不了自己的行动,所以,真正的主语是言者主语。第二,“”句中的动词为自主、可控动词,“”句中的动词大多为非自主、不可控动词。因此,第三,两种句子的祈使对象有所不同,“”句的祈使对象是人,“”句的祈使对象是事。如例(26)张老师是否调走并不是他本人能够支配的,其祈使对象是“事”:希望这件事不要发生。例(28)的祈使对象是“遭年成”之事,只有言者主语,没有句法主语。 由于“”的形成可能有“”(可能义)和“”(可义)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它同时兼有认知类和义务类情态的意义,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