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广东客闽粤方言同中有异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温昌衍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广东境内分布着三种方言:客家话、潮汕话(闽语)和粤方言。客家话主要分布在粤东、粤中和粤北等客家地区,以梅县话为代表。潮汕话主要分布在粤东潮汕地区,以潮州话或汕头话为代表。粤方言主要分布在珠江流域的广府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广东境内分布着三种方言:客家话、潮汕话(闽语)和粤方言。客家话主要分布在粤东、粤中和粤北等客家地区,以梅县话为代表。潮汕话主要分布在粤东潮汕地区,以潮州话或汕头话为代表。粤方言主要分布在珠江流域的广府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三大方言词汇同异互见
    从共性说,三大方言有大量相同的方言词语,根据笔者研究,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词语,三大方言说法相同。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方言都源自古代汉语,都是北方的古代汉语被带到南方后在吸收南方原有语言(百越语)成分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为主体来源相同,自然不少词语说法相同,而相同的方言词,也几乎都来自古代汉语,例如其中的动词:落(下)、食(吃)、矺(压)、揽(搂)、拗(折,折断)、行(走)、徛(站)。
    此外,三大方言区地域相连,同属一省,更容易相互影响、渗透,从而产生相同的方言说法。随着经济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相互影响会越来越多,相同的词语也会越来越多。确切地说,是进入客家话和潮汕话的粤方言词语越来越多。
    当然,三大方言也有差异性,根据笔者研究,约四分之一强的词语三大方言说法各异。为什么会有这些“实同形异”的词语?主要在于方言词的来源或创造方面的差异。比如同样是来自古代汉语的词语,因为具体的接受对象不同,就形成了方言词语的不同说法。为了表达相同的意思,三大方言分别继承了不同的古代汉语词汇。例如:给,客家话说“分”,潮汕话说“乞”,粤方言说“畀”,三者语源相同,但对古汉语中不同说法的吸纳不同。此外,由于三大方言区的地理、气候、历史、经济、文化、思想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方言区之间的认知差异(包括认知的心理、角度、方式、对象等方面的差异),自然也会形成不同的方言词。
    还有介于同异之间的词语,即“部分相同”,或者说三大方言间两两相同的词语。
    客家话和潮汕话说法相同的词语如乌阴天(阴天)、当昼(中午)、马牯(公马),等等;客家话和粤方言说法相同的词语如月光(月亮)、头先(刚才)、上昼(上午)、下昼(下午)、年初一(大年初一),等等;潮汕话和粤方言说法相同的词语如鉎(铁锈)、碎(末儿)、木虱(臭虫)、合桃(核桃),等等。
    就数量来看,客家话与粤方言说法相同的词语比客家话与潮汕话说法相同的词语,以及潮汕话与粤方言说法相同的词语要多很多。这说明在三大方言的内部关系上,客家话与粤方言的关系比客家话与潮汕话的关系或潮汕话与粤方言的关系更紧密。
    从历史来看,客家话与粤方言确实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因为,一来粤方言前身与客家话母体古赣语的前身“傒语”都属楚语(或南楚方言);二来穿越大庾岭而来的粤北地区的珠玑巷移民是粤方言地区先民,而其先人与客家先人相同,主要为晋永嘉之乱后至宋末的南迁北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前粤方言的强势地位,无论是客家话还是潮汕话,都受到其强烈影响,均吸收了大量的粤方言词,例如“靓”(漂亮)、“拍拖”(谈恋爱)、“打边炉”(吃火锅)等。长此以往,客家话和潮汕话的个性也许会部分消失。
    三大方言词汇的文化内涵同中有异
    从共性的角度说,三大方言区都属于稻作地区,不是麦作地区,所以方言词汇中与稻子相关的词语多,与麦子相关的词语少。饮食上都以大米为主食,所以“米食”类词语多,只是有些说法不一样,例如关于大米做的各种食品、糕点,客家话多称“粄”,潮汕话多称“馃”,而粤方言多称“粉”、“糕”,且具体区分细致。再如三大方言中大米与小米都不同类,大米均说“米”;小米,客家话说“粟欸”,粤方言说“粟”,潮汕话说“tai1”,都未归入米类,且干饭与稀饭不同类,干饭均说“饭”;稀饭,客家话、粤方言说“粥”,潮汕话说“糜”,并都未归入饭类。
    三大方言区的人都爱喝茶,所以方言中与“茶”有关的词语多。而三大方言区都处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冰霜雪少见,所以三大方言往往冰霜雪难分:粤方言冰叫“雪”,是冰雪不分;潮汕话冰叫“霜”,是冰霜不分;客家话霜除叫“霜”外,又叫“霜凝”(“凝”指冰),将冰与霜叫法纠缠在一起。
    再从差异性的角度说,地理文化上,客家话词汇体现出来的是“山地”文化,与山有关的词语很多,如屻(岌)(山冈)、岽(崠)(山脊);潮汕话词汇体现出来的是“海滨”文化,与海有关的词语很多,如海引(海浪)、海墘(舷)(海滨)、咸草坪(长咸草的海泥滩);粤方言体现出来的是“江河”文化,与江河有关的词语很多,如滘(小河湾)、涌(小河)、氹(小坑、小池子)。
    饮食文化上,客家人有“擂茶”,潮汕人有“功夫茶”,广府人有“早茶”、“午茶”和“夜茶”;广府人和潮汕人爱喝粥,粤方言“粥”类词多,潮汕话“糜”类词多,而客家人不太爱喝粥,同类词便少。就小吃、糕点类词语看,粤方言中有关词语非常多,远远超过客家话和潮汕话,也算是从侧面印证了“食在广州”的谚语。
    在外来语方面,粤方言中源自英语的外来说法很多,而客家话和潮汕话吸收了比较多的南洋文化。鸦片战争以后,粤东地区的客家人和潮汕人有不少到东南亚一带谋生,所以其语言中源自马来语的借词较多。
    商业文化上,潮汕话和粤方言体现出潮汕地区和广府地区具有的发达商业文化。潮汕谚语说“扣三年猪屎,耐唔上一阵海风潮”,意为在家耕作比不上一趟南洋经商;粤方言谚语说“薄利多销,生意绝招”,意即要多做生意,不要怕利薄。而客家话体现出的是“重农轻商”观念下很不发达的商业文化,如客家谚语:生意钱,取眼前;置业钱,万万年。因此,潮汕话和粤方言中都有很多总结经验或传授知识的商业熟语,而客家话中类似的说法少之又少。在潮汕话和粤方言中,后者又体现出比前者更发达的商业文化,从其避讳语和象征词语可略见一斑。粤方言中,特别要“利润”,特别忌“蚀”、“干”、“输”,所以猪舌头说“猪利”(方言字作“脷”),猪肝说“猪润”(方言字作“■”),担竿(扁担)说“担润”,干杯说“饮胜”,历书说“通胜”。而“水”象征财富,有诸如“水浸缸瓦铺——盆满钵满”及“猪笼入水——四面来”的说法。这种以水为财的观念,把广州人近水亲水的心态与重商思想联系起来。此外,数字“八”,因为谐音相关,象征“发财”,所以特别受欢迎。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