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语词汇系统发展中的语素类化(7)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 卜师霞 凌丽君 参加讨论

    
    当专指意义淡化后,就会导致一批词义略有差异的同义词产生,这是抽象特征从具体事物脱离后的殊途同归。“香”、“芳”的差异性淡化,同义性增强;前文中的“沐”、“浴”等词的变化也是如此,排除了具体的受事对象,它们的词义就变得相近。随着同义词之间差异性的减少和淡化,它们在使用中的价值也开始逐同。价值相同的要素必然会存在竞争,因此,总有一些要素在竞争中被取代,从而退出句法层面。 
    正是因为派生阶段造词的这种依附性,使很多先秦的单音词常能和现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及短语来对应。因此,这种变化从个体词来说的确是从“综合”到“分析”的变化,但如果放在系统中考察则是词汇从派生阶段到合成阶段词汇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全集》(第一集),第3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②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第228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 
    ③石毓智《古今汉语动词概念化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语法的影响》,《汉语学习》2003年第5期,第1页。 
    ④王宁《单语词典释义的性质与训诂释义方式的继承》,《中国语文》2002年第4期,第310页。 
    ⑤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第174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 
    ⑦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第338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⑧同上书,第335页。 
    ⑨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第359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⑩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第338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1)同上。 
    (12)王凤阳《古辞辨》,第915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