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多模态感官系统与语言研究(9)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当代语言学》 顾曰国 参加讨论

        4.4 琼森的“身构意义”
        西方哲学界在Lakoff和Johnson(1999)的影响下,出现研究“身构心智”(embodied mind)的热潮。起初,提出身构心智,旨在挑战西方千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心身二元对立的心智模型。心智是理性的,负责处理概念意义和命题。身体则是非理性的,包括情感、冲动、本能反应等。所谓“身构心智”,按英文词的直译意义,就是被“身体化的心智”。换言之,就是心智非但不能独立于身体,反而是受身体支配的。这里说的“身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理的器官,还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等赋予身体的一系列价值判断。以我国古代社会为例,在封建礼教统治的时代,女子的手假如被陌生男子触摸就等于失身,这是身体的社会文化意义。Synnott(1993)用“身体社会性”(body social)来统指这类现象。身构心智的理论在语言学界,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界,影响也很大。Ziemke等(2007)和Sharifian等(2008)代表这方面的最新成果。本节介绍的是跟本文主题直接相关的琼森关于“身构意义”的论述。
        “身构意义”与“身构心智”一脉相承。琼森研究的视野很开阔,他认为“造义”不仅是人类的本能,而且也是其他动物的本能,即人和动物跟外部世界互动时本能地要产生意义。如此造出来的“意义”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比如,动物跟外部环境互动时辨识同伴、敌人、食物、配偶,这些都是产生意义的过程。人类通过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只是人类造义的一部分而已,还有许多意义是语言符号所无法表达的(比较3.1节中福德的心智模块论)。
        本文关注的多模态感官系统在琼森(Johnson 2007)里,属于“感觉运动”(sensorimotor)的一部分。感觉运动是身构意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我在动物认知进化的大框架里看人类认知。如此看,感觉运动的能力,在任何动物体验和认识世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Johnson 2007:xii)。琼森和皮亚杰都用sensorimotor④这个词(注:皮亚杰喜好中间加连字符),但侧重点不同。皮亚杰侧重的是感觉—运动行为,而琼森侧重感知、运动及其控制机制的运作过程以及所产生的体验。“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我们感到的意义首先是基于我们的感觉运动体验,我们的情感……”(Johnson 2007:12)。多模态感官系统直接参与构建的意义是具体的、形象生动的、体验型的,是一切抽象概念的基础。
        琼森的感觉运动体验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直通外部世界,无需内部表征的介入。“我因此摒弃心智表征的经典理论”(Johnson 2007:xii)。在这一点上琼森显然是受到吉布森(Gibson)的“视觉感知生态论”(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的影响(Gibson 1979;Gibson and Pick 2000)。视觉感知生态论的要旨是,动物(包括人)在用视觉感知外部世界时,无需通过内部表征,即不需要福德的输入分析器的介入,直接感知世界。这个能力是进化的结果。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根据身构意义理论,造义是语言产生的动力源,而不是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语言学所默认的句法知识。人类首要关注的是生存,必须不断地通过造义来认识世界。造义过程中是不是合语法,无关紧要。人类的造义行为在语言产生之前就能做了。皮亚杰定义的符号前感觉—运动行为正是婴儿会说话之前的造义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