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多模态感官系统与语言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当代语言学》 顾曰国 参加讨论

        3.以单模态为基点的语言学基础研究
        “单模态为基点”指研究者构建语言学理论时主要考虑一种模态。我们知道,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有个影响巨大的假设,即人脑中有个“语言器官”(Chomsky 2002[2000]:4)。关于这个语言器官,国内已多有介绍,本文不必赘言。我们关注的是这个机制跟多模态感官系统的关系。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假如人脑的确有语言器官,那么它可以独立于多模态感官系统而自主运作吗?下面我们首先讨论福德的“心智模块理论”(theory of modularity),然后把他的理论跟乔姆斯基的语言器官论做对比。
        3.1 福德的心智模块理论
        福德竭力主张心智运作是模块化的(Fodor 1983)。我们知道,当人们发觉蛇时会迅速作出躲闪反应。这个反应行为是非常有规律的,即人人都会这样做(经过专门心理培训的人除外)。然而这个有规律的行为只是表象,其本质在于支配这个行为的“心理结构”。当视觉感官接受到外部刺激(关于蛇的光信号)时,迅速把信息传送给脑神经系统来处理。这时我们要问:送给脑神经系统的哪一部分处理?假如我们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来实时扫描脑的处理过程,脑中被激活的部分肯定不止一处,而是多处。然而我们观察到的激活区跟福德关注的心理结构没有直接的关系。他的理论不是关于脑神经活动,而是针对更高的心理层面。他认为,心理层面的“脑”(=心智mind)是高度模块化的,即当心理层面的脑接受到蛇的信息后,有专门的模块来处理这个信息,并且瞬间作出反应。
        福德的心智模型参照的是图灵机(Turing machine)。他把心理处理过程分为三个功能块:(1)转化器(transducer),(2)输入系统,(3)中央处理器(Fodor 1983:41-2)。我们定义的多模态感知系统在他的模型中起转化器的作用,即把接受到的外部刺激(蛇的光信号)转化为心智可以处理的表征形式(视觉神经可以传导的电信号)。输入系统的职能是为中央处理器输入需要处理的内容。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由转化器产出的电信号为什么不直接送入中央处理器?作为中间环节,输入系统是不是节外生枝?对福德来说,输入系统正是其理论的精华部分。输入系统实质上是“输入分析系统”。仍以蛇为例。当人和响尾蛇互视时,响尾蛇还会发出警告声。对于人来说,视觉和听觉两个感觉模态同时启动,即两个转化器同时把外部刺激转化为神经系统的电信号。这时输入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分析,把分析结果作为输入送到中央处理器。
        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输入系统作为中间环节,好像是反进化的,因为对多模态感知系统的信息进行分析要花费时间,这样会延误躲避毒蛇的时间。福德的回答是,他定义的输入系统非但不会延误反应,反而会加快反应的速度。这是因为输入系统是:(1)高度分类细化的(rigid domain specificity);(2)自动化的(automaticity of functioning,Fodor 1983:43)。处理视觉模态送来的转化信号,有专门的输入系统来执行;同样,处理听觉模态送来的转化信息,也有专门的输入系统来执行。由于分工明确加上自动化,所以中央处理器能够瞬间收到分拣好的输入信息,省时省力。福德还指出,输入分析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包装”(encapsulation of information)。简要地说,专门用途的输入分析器自身是如何分析外来信息的,是“机密”,属于暗箱操作,外部得到的是处理好的“结果”,且不受外界干扰(Fodor 1983:64-86)。
        我们用感知蛇为例说明福德的理论,这是为了理解的方便。福德自己用的例子主要是语言处理方面的。他认为人脑处理语言的心智机制是高度模块化的。言语模块完全具备上面关于模块化的三个特征,因此是自主、自足的。言语模块是单独的模块,言语模块的转换器是由听觉模态实施的,因此言语模块可以视为听觉模块的一个特殊子模块(另一个子模块是音乐模块)。根据定义,模块是自主、自足的,所以福德的言语模块虽不是独立于听觉模块,但独立于其他感官模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