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前四史书证的灵活借鉴 本文上述所谓“准确把握”是从读者阅读《聊斋》如何不曲解文献书证的角度立论,此节则从蒲松龄运用前四史词语典故写作的灵活性着眼加以阐述。 (一)意境借鉴。卷一《成仙》:“强梁世界,元无皂白。况今日官宰半强寇不操矛弧者耶?”(第130页)卷五《局诈》:“疑其中有幻术存焉,所谓‘大盗不操矛弧’者也。”(第1523页)“矛弧”,即矛和弓,这里泛指兵器。所谓“强寇”或“大盗”之“不操矛弧”,意谓大强盗作案乃智取,并不使用武力,语本《史记》卷一二七《日者列传》:“试官不让贤陈功……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21)《成仙》以“半强寇不操矛弧”形容专制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封建官场是非难辨的暗无天日,一针见血;《局诈》则专从“大盗不操矛弧”的巧诈立论,立场客观,并无明显的批判意识。《聊斋》对于文献有关意境的灵活借鉴可见一斑。 卷二《白于玉》:“焉有才如吴生而长贫贱者乎。”(第496页)意谓吴筠有才,不可能长久贫贱,句式模拟《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22)卷三《刘海石》:“至倪,海石仰天而视,大笑不已。”(第590页)精通“阳宅风鉴”之术的刘海石何以要“仰天而视”?注家多未晓,译本照文直译,也不明其所以然。原来“仰天而视”属于古代星相家预测人事前仰观天象的举措,语本《史记》卷一二八《龟策列传》:“卫平乃援式而起,仰天而视月之光,观斗所指,定日处乡。”(23)如果说《白于玉》用《史记》典故,读者即使不联系相关文献尚可读懂;那么《刘海石》用《史记》典故,读者不明出处就难以体味作者有意借鉴文献相关意境以便令文字收事半功倍之效的一片苦心了。又如卷一《叶生》“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第121页),语本《三国志》卷五七《虞翻传》裴松之注引《翻别传》云:“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24)这种对典籍有关文字意境上的借鉴令小说主人公科场落魄的悲剧色彩更为浓厚了。 意境借鉴的最高层次是两者之间并无明显能起到纽带作用的关键词语可供查考,完全属于“断章取义”式的模拟。如卷四《莲花公主》描写蜂国即将遭难:“公主号咷曰:‘不能急人之急,安用郎也!’”(第1017页)意谓不能为人排忧解难,要婚姻何用,将婚姻的功利性目的和盘托出,直言无隐。这段话就是对《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有关文字的巧妙借鉴:“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25)读者阅读中如果不能建立这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聊斋》非同一般文言小说的典雅之趣就会丧失不少。蒲松龄对于《史记》情有独钟,《聊斋》中往往借鉴于无形,搞不清出典,注释或翻译其中的部分小说文字就无从谈起。如卷七《龙飞相公》:“蒲伏渐入,则三步外皆水,无所复之,还坐故处。”(第2038页)何谓“无所复之”?当即“计无复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意谓再无别的办法可想,语本《史记》卷一○○《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26)笔者所见两种全注本对于“无所复之”皆无注,三种全译本只有中华本译为“没法子过去”,差强人意;其馀两种全译本或译为“没地方可去”,或译为“再没有可去之处”,理解上的偏差就未免过大了。再如卷三《阿霞》:“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而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第628页)所谓“天之所报”,即“天报”,谓上天对人为善作恶的不同报应,典出《史记》卷一○六《吴王濞列传》:“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27)今天注家凡遇此类语句多不注出典,令读者看不出《聊斋志异》与古代文献典籍的相关性联系,这于正确理解小说文字之真义终隔一层。 《聊斋》文字的意境借鉴有时几乎无迹可寻,反映了作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自如。卷四《林氏》:“故谓戚曰:‘妾劝内婢而君弗听。设尔日冒妾时,君误信之。交而得孕,将复如何?’戚曰:‘留犊,鬻母。’”(第1175页)“留犊”,意谓留下儿子,这里暗用汉末时苗居官清廉的故事。《三国志》卷二三《常林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其始之官,乘薄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馀,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不听,时人皆以为激,然由此名闻天下。”(28)笔者所见诸多注本于此释义概付阙如,从而将“留犊,鬻母”四字所蕴涵的情韵义完全湮没。 小说中人物身份的确定有时也有对典籍文献相关意境的借鉴关系。卷七《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第1986页)所谓“牛医”,即专为牛治病的兽医,这里以“业牛医”形容其家世贫贱,典出《后汉书》卷五三《黄宪传》:“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曰:‘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29)可见牛医在古代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但其子女却未必庸陋:蒲松龄于《胭脂》一篇开首即以“业牛医者”四字含蓄亮出胭脂的家世出身,为此后宿介、毛大等人皆对卞氏之女心存非分之想并付诸行动张本。可见小说中东昌卞氏的职业并非作者随意编造而自有其文献依据。蒲松龄对于卞氏“牛医”的身份设定,今天各注本皆以为无关宏旨而不出注,惟清吕湛恩注出其《后汉书》的出典,是古人读书细心的体现。从便于读者深入阅读的角度出发,此一注真不可或缺。 《聊斋》中的意境借鉴还有以雅词为亵语的书写表达,体现了作者腹笥之深厚。卷一《犬奸》有蒲松龄以骈文形式结撰的判词,其中“留情结于镞项,甫饮羽而生根”(第74页)两句,即巧用汉代飞将军李广射虎的典故,形容人犬苟合。《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30)镞为箭头,羽为箭尾上的羽毛。饮羽,谓箭深入被射物体。《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先(兕),中石,矢乃饮羽。”(31)刻画描写,穷形尽相,蒲松龄对先秦典籍以及前四史的熟稔,令其小说写作左右逢源,著手成春。 (二)词语借鉴。这一现象在《聊斋志异》中广泛存在,不胜枚举。卷三《余德》:“年最少,而容仪裘马,翩翩甚都。”(第652页)“翩翩”,形容风度或文采的优美,语本《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论》:“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32)“甚都”,很美,语本《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裴骃集解引郭璞曰:“都犹姣也。《诗》曰:‘恂美且都。'”(33)“翩翩甚都”四字组合典出《史记》两处,只有熟读《史记》者方能组词如此天衣无缝。卷四《花姑子》:“妾与父讼诸阎摩王,阎摩王弗善也。”(第961页)又卷四《金生色》:“母知之,心弗善也。”(第1053页)“弗善”、“心弗善也”,皆谓心中不赞同,不以为是,典出《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34)上举两例皆用《史记》有关词语,各注本未注,丧失了对这一词组所蕴涵之情韵义的体味。 明确出典有时关涉到词组的正确诠释问题,否则极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读。如卷四《武孝廉》:“石赴都夤缘,选得本省司阃。”(第968页)“司阃”,谓地方军事长官。阃,谓郭门,语本《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35)朱注本注云:“司阃:门卫武官。‘本省司阃’,指任省城之门卫武官。”(36)这无意中大大缩小了其所任官职的品位。盛注本释义与书证皆不误。再如卷五《仙人岛》:“略致问难,响应无穷。”(第1410页)“响应”,比喻应答敏捷。《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37)朱注本以“回答,应答”简注之,不确。盛注本则未注。又如卷五《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第1486页)“爽然自失”,亦作“爽然若失”,形容茫无主见,无所适从,语本《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论》:“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38)朱注本以“深为内疚”为释,不确。另如卷六《霍女》:“按剑相胁,逼女风走。”(第1613页)“风走”,如风似地疾趋。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39)朱注本云:“风走:指随夫远去。风,奔逸。《尚书·费誓》:‘马牛其风。’《疏》:‘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40)盛注本释义略同,仅未以“马牛其风”为书证。两部全注本郢书燕说,皆在于没有搞明白“风走”之确切出典。明确《聊斋》词语的出典,对于品味小说语言的典雅之趣大有助益。如卷七《胭脂》:“但尔日别后,即觉忽忽不快,延命假息,朝暮人也。”(第1987页)所谓“朝暮人”,意谓不久于人世,语本《汉书》卷六六《杨恽传》:“太仆定有死罪数事,朝暮人也。”唐颜师古注:“言不久活也。”(41)除盛注本外,笔者所见其他注本仅释两句大意,皆未明“朝暮人”出处,终属欠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