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文本,关于其时代性,历来学者从小说史、语言学等立场多有研究。本文简略回顾既往主要观点,着重对该文本中的韵文体制进行梳理,并比照敦煌变文类讲唱文学及宋元说话伎艺的特征,结合其所透露的宗教倾向,提示此类文学文本呈现的历史时代的多层性。 关 键 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韵文体制/文本时代多层性 作者简介: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故事演变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唐代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法的历史传述,至此完全成为一个文学文本,甚至原初的主角玄奘,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也让位给了“猴行者”,后者往往先知先觉,指点前世后事,如“入大梵天王宫第三”中,行者告法师:“我年纪小,历过世代万千,知得法师前生两回去西天取经,途中遇害。”且屡屡预告前程之处:“我师前去地名蛇子国”(“入香山寺第四”)、“我师前去即是狮子林”、“我师前去又是树人国”(“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等等;①在许多场合,玄奘乃至成为猴行者降伏妖魔的旁观者,其中火类坳猴行者降伏白虎精故事可为典型。② 然而这个“西游记”历史上的关键文本,其时代性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问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20世纪初在日本发现的,计有两种版本:其一为分上、中、下卷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其二为分一、二、三卷的《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1916至1917年,罗振玉先后将此两本影印。王国维于前者有跋,考订其年代,并就其性质及在“西游记”故事演变中的地位表示了意见: 宋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卷,日本高山寺旧藏,今在三浦将军许。阙卷上第一叶,卷中第二三叶。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款一行。中瓦子为宋临安府街名,倡优剧场之所在也。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云:“杭之瓦舍,内外合计有十七处:如清冷桥、熙春桥下,谓之南瓦子;市南坊北、三元楼前,谓之中瓦子。”又卷十五;“铺席门、保佑坊前,张官人经史子集文籍铺,其次即为中瓦子前诸铺。”此云“中瓦子张家印”,盖即《梦粱录》之张官人经史子集文籍铺。南宋临安书肆,若太庙前尹家、太学前陆家、鞔鼓桥陈家,所刊书籍,世多知之;中瓦子张家,惟此一见而已。 此书与《五代平话》、《京本小说》及《宣和遗事》,体例略同。三卷之书,共分十七节,亦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其称诗话,非唐、宋士夫所谓诗话,以其中有诗有话,故得此名;其有词有话者,则谓之词话。《也是园书目》有宋人词话十六种,《宣和遗事》其一也。词话之名,非遵王所能杜撰,必此十六种中,有题词话者。此有诗无词,故名诗话。皆《梦粱录》、《都城纪胜》所谓说话之一种也。 书中载元奘取经,皆出猴行者之力,即《西游演义》所本。又考陶南村《辍耕录》所载院本名目,实金人之作,中有《唐三藏》一本。《录鬼簿》载元吴昌龄杂剧有《唐三藏西天取经》,其书至国初尚存。《也是园书目》有吴昌龄《西游记》四卷;《曹楝亭书目》有《西游记》六卷;《无名氏传奇汇考》亦有《西游记》云。今用北曲,元人作,盖即昌龄所撰杂剧也。今金人院本、元人杂剧皆佚;而南宋人所撰话本尚存,岂非人间稀有之秘籍乎!闻日本德富苏峰尚藏一大字本,题“大唐三藏取经记”,不知与小字本异同何如也。 乙卯春,海宁王国维。③ 王氏对“诗话”的解释,即将之与宋人词话联系,归于同类的设想,长久以来得到普遍认可;④至于时代上推定的南宋之说,他自己后来改变了观点,1922年所序《两浙古刊本考》将其列入元代,虽然并没有提供理由。鲁迅早就表示了不同意见,1920年代前期成书的《中国小说史略》⑤便提出有元代的可能: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三卷,旧本在日本,又有一小本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内容悉同,卷尾一行云“中瓦子张家印”,张家为宋时临安书铺,世因以为宋刊,然逮于元朝,张家或亦无恙,则此书或为元人所撰,未可知矣。……(《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宋元之拟话本》)⑥ 此后,他一再表示类似的意见:1926年12月20日,鲁迅就日本德富苏峰的批评意见作《关于三藏取经记等》,发表于1927年1月15日《北新》周刊第21期;⑦1931年3月,鲁迅因为郑振铎文章中肯定《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宋本而旧事再提,在《中学生》杂志上刊登《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一信,⑧都是坚持“疑此书为元椠”的,后文且特别提到了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里的观点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