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从考察小说中寄生词曲的角度切入明代小说与词曲的研究,可以展开新的研究视阈,并获得不少新的启示。比如,由对明代小说中词多曲少的追问,可知明代小说中羼入大量诗词,并非仅仅因为小说家“未能对小说体裁的特性作准确的把握”;而晚明小说中诗词羼入的减少,也并非仅仅因为小说家“创作水平的提高进步”,而是因为趋俗追新的时代潮流,使读者、作者、书商三者关系在协调互动中,作者与书商最终服从了读者的审美追求。再如,由《金瓶梅》中散曲的圆熟老道、质朴自然,可知非王世贞所作,故可以排除王世贞为该书作者。又如,由明代小说作者借用宋词的情况分析,发现柳永、苏轼等人的雅俗共赏之词赢得更广泛传播,由此可知,《草堂诗余》的“飞驰”和“明词曲化”皆是时代使然,并由通俗小说的推波助澜所促成。 【作者简介】赵义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文学发展到元明时代,随着戏曲、小说的大盛,多种文体的交叉与融合成为一道特殊的景观,戏剧中融合了诗、词、曲,小说中寄生着诗、文、词、曲、赋,于是,散韵结合成为元明以来戏曲与小说的通常模式。戏曲文本的散韵结合多能得到理解与认可,而小说的散韵结合则争议不断,甚至一再遭到诟病。其实,古人既然选择了这种模式,自然有古人的道理,今人放弃这种模式,也有今人的理由。古人已无法平议今人,今人也不必苛责古人,倒是从这种文体交叉与融合的角度着眼,能够通过一些新的视角来认识和解决明代词曲和小说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因完成“明代小说中寄生词曲研究”这一研究项目的需要,曾将现存约700种明代小说翻检一过,并将寄生其中的词曲作品全部汇集起来,再进行校订汇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从来没有被学界关注过的问题引起我们的注意,思考这些问题,可以从一些新的视阈带给我们不少意想不到的启示。遗憾的是,这些新的视阈,因明代小说寄生词曲全面辑录的长期缺失,却一直被忽略了,笔者现在终于有条件将一些问题提出,希望能引起研究元明清文学、尤其是研究元明清小说和词曲发展史的同行们的关注。 一 词多曲少的追问 明代小说,从语体形式看,可以分为文言与白话两类,如果从文学艺术雅俗两大范畴而论,白话小说作为市民文化繁荣发展的产物,大多属于俗的范畴,与之相对,文言小说(包括文言笔记小说,下同)则属于雅的范畴。词、曲二体,就总体倾向而言,词大体上属于雅的范畴,曲大体上属于俗的范畴。那么,按常理而论,词、曲融于白话小说之中,曲应该比词更具有先天优势,因为它们同属于俗文学体式,因此,白话小说中融会散曲的概率,应该要比词更大,数量也应该比词更多。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明代白话小说中,除了《金瓶梅》和《韩湘子全传》等为数不多的几部小说外,绝大部分白话小说中融入的曲作是较少的,相当一部分小说中还只有词而没有曲。据初步统计,有词曲寄生的明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其词曲寄生的情况大致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明代有词寄生的白话小说约100种,其中所寄生的词作约1500余首;而有曲寄生的白话小说,则仅50种,所寄生的曲作仅500余首;明代有词寄生的文言小说,亦近100种,所寄生的词作大约1000余首;而有曲寄生的文言小说,则仅30余种,所寄生的曲作则约200首。其结果是,明代小说中寄生的词作,达到2500余首,而寄生的曲作才700余首,不及寄生词的三分之一,二者悬殊之大,远出乎我们的预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