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江湖诗人的一般生活形态与姜夔 江湖诗派大约兴起于13世纪初叶,即南宋中期。这个诗人群体是在宋代的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文化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在文化史上,也常被称为江湖游士或江湖谒客。南宋的城市生活非常繁荣,尤其在首都临安,西湖的繁华吸引着大批士人聚集于此,这种奢靡之风,对江湖诗人是非常大的吸引。在江湖诗人中,陈起是一个重要的起到声气联络作用的人物,之所以如此,除了他的书商身份之外,也与他长期居住在杭州,客观上成为江湖诗人的中心有关。 江湖诗人大都是非官非隐者,他们被繁华的城市生活所吸引,长期游走于不同城市之间。不过,由于他们缺少生活资料,因而并不具备在城市居住的条件,这就促使他们采取一些特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这就是创作诗篇,投献给达官贵人,以求得经济上的资助。在宋代重文的大背景中,这种写诗投献的方式,本身既显得高雅,又满足了达官贵人们养士的心理,因而一时颇为盛行。 按照江湖诗人的生活方式来看,姜夔显然也是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人。目前传世的诸江湖诗集,据初步搜集,比较完整的,共有十几种,其中大都收有姜夔的诗,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当时和后世批评家的心目中,姜夔的身份就是江湖诗人,这一身份认定,有着普遍的共识。姜夔的作品,也能给人以漂流江湖的印象。他有一组《昔游诗》,诗序中说:“夔早岁孤贫,奔走川陆。……秋日无谓,追述旧游可喜可愕者,吟为五字古句,时欲展阅,自省平生。”这组诗共十五首,作为对南方生活的反映,所记多乘舟之事,是名副其实的“江湖”。所谓“可喜可愕”,是指其所选择的事物和场面多为凶险奇瑰者。或写舟过龙阳县、九马嘴山时“大浪山嵯峨”、“我舟如叶轻”、“自谓喂鼋鼍”、“万死得一生”的凶险场面,或写在沌河口夜航遇风浪之险,或写经白马渡时遭逢“势若江湖吞”的野烧,或写渡扬子江时,为风雪所阻,“欲上不得梯,欲留岸频裂”的恐怖。让人感觉到,漂泊江湖,并不是那么浪漫[17]。还有以六首七言绝句组成的《雪中六解》,“首述淳熙丙申北游濠梁之雪,终以嘉泰癸亥入越,与稼轩秋风亭观雪。其中间则沔鄂黄鹤之雪、行都吴山之雪、除夕垂虹之雪,雪虽五地,而三十年之游踪,皆以雪显”[18]。这颇具匠心的结构方式,也贯穿着姜夔的江湖行踪。 江湖诗人在干谒过程中,往往要称颂所干谒的对象,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早期江湖诗人危稹曾有《上隆兴赵帅》一诗,其中写道:“买宅须买千万邻,季雅喜得王僧真。买山百万复谁与,襄阳节度真主人。……平生骂钱作阿堵,仓卒呼渠宁肯顾。君侯地位高入云,笔所到处皆成春。万间广厦庇许远,岂无一室栖贫身。王邓故处为邻曲,更得赵侯钱买屋。便哦诗句谢山神,饮水也胜樽酒绿。”[19]虽然历史记载中多言江湖诗人以诗歌为谒具,但遍查今存诸江湖诗人的集子,却很少见到类似这样直截了当有如此具体内容的诗作,或许作者本身也认为那是为了一定目的而写的诗,没有收入集子的必要。危稹的这篇作品,非常真率地向隆兴〈今南昌〉这位姓赵的大员求乞钱财,应是目前存世的江湖诗歌中的一个异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更多的恐怕是心照不宣,直接写出来,双方都比较尴尬,所以在江湖诗人中,题为“上……”、“呈……”的作品很多。 姜夔也有这一类的作品,如《寄上张参政》和《贺张肖翁参政》,前者写道:“姑苏台下梅花树,应为调羹故早开。燕寢休夸香雾重,鸳行却望衮衣来。前时甲第仍垂柳,今度沙堤已种槐。应念无枝夜飞鹊,月寒风尽羽毛摧。”后者写道:“太一图书客屡谈,已知上相出淮南。银台日月非虚过,金鼎功名得细参。从此与人为雨露,应怜有客卧云岚。明朝起为苍生贺,旋著藤冠紫竹簪。”[20]这里的张参政叫张岩,和州(今安徽和县)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曾两为参知政事,官至光禄大夫。张岩是当时的一个喜好清客的官员,因此姜夔有诗送给他。体察其中的意思,就是希望张发达后,能够关注包括自己在内的贫寒之士。他确实写出了自己需要被关注,但这也是此类作品的惯例,考虑到张以好客著称,喜欢被人誉为恩主,姜夔这样的写作,也有其针对性[21]。 因此,整体上看,姜夔具有江湖诗人的一般风貌,他的生活方式与一般江湖诗人也多有相通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