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明清通俗小说阅读观念考察(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 蔡亚平 程国赋 参加讨论

    入清以后,关于经史著作与通俗小说对读者产生劝戒效果不同的比较论述很多,清代陈奕禧曾为《女仙外史》第一百回撰写回评称:
    古今忠孝节义有编入传奇演义者,儿童妇女皆能记其姓名,何者?以小说与戏文为里巷人所乐观也。若仅出于正史者,则懵然无所见闻,唯读书者能知之,即使日与世人家喻户晓,彼亦不信。故作《外史》者,自贬其才以为小说,自卑其名曰“外史”,而隐寓其大旨焉。俾市井者流,咸能达其文理,解其情事,夫如是而逊国之忠臣义士、孝子烈媛,悉得一一知其姓氏,如日月在天,为世所共仰,山河在地,为人所共由,此固扶植纲常,维持名教之深心,《外史》之功也。虽然,亦《外史》之罪与?[22]
    对于正史记载的忠孝节义事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读书人能够熟悉并理解,而文化水平不高、识字不多的下层读者则“懵然无所见闻”,他们主要通过小说、戏文了解忠臣义士、孝子烈媛事迹。从这种意义来看,《女仙外史》虽名为“外史”,却可以产生正史难以达到的劝戒功用。
    通俗小说之所以能产生经、史著作难以达到的劝戒效果,除上文所述语言通俗、人物形象生动、读者易于理解等因素外,还可从读者接受心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清代珠湖渔隐撰《云钟雁全传序》称:“古人著书,以相戒劝,正言之而不能行者,则微言之;微言之而不能行者,则创为传奇小说以告戒于世。庸夫愚妇,无不口谈心讲,以悦耳目,其苦心孤诣,更有功于警迷觉悟耳。”[23]相比之下,经史著作是“正言”,通俗小说是喻言(或称寓言),“正言不足悦耳,喻言之可也。”[24]从读者接受角度对经史著作与小说的劝戒效果进行比较。清末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对此有着精辟论述:
    凡人之情,莫不惮庄严而喜谐谑,故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靡靡而忘倦焉。此实有生之大例,虽圣人无可如何者也。善为教者,则因人之情而利导之,故或出之以滑稽,或托之于寓言……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说谕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25]
    梁启超指出,“惮庄严而喜谐谑”是人之常情,也是读者普遍存在的接受心理。经史著作庄严、简炼,通俗小说则诙谐、生动,其“移人之深”,大于“庄言”的作用。因识字之人有从不读经书的,但“无有不读小说者”,故而利用小说进行道德指引,能产生良好的劝戒效果。
    (三)“善读”观与小说的劝戒效果
    通俗小说能否取得编刊者所期望的劝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是否“善读”。所谓“善读”,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正确理解作品的语言文字、章法结构、创作倾向与创作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清代鸳湖紫髯狂客《豆棚闲话评》第十二则《陈斋长论地谈天总评》指出,不善读《水浒传》者,“误豪侠而为盗趣”,萌生为盗之心;不善读《金瓶梅》者,“误风流而为淫”,不能领悟小说的劝戒之旨。他认为,小说作者的深意体现在其作品中,俟人“善读”之,所以自己帮助读者“随读随解”,从而达到教化目的。[26]清代爱日老人《续金瓶梅序》云:
    不善读《金瓶梅》者,戒痴导痴,戒淫导淫……续编六十四章(按:即《续金瓶梅》),忽惊忽疑,如骂如谑,读之可以瞿然而悲,粲然而笑矣。……善读是书,檀郎只要闻声;不善读是书,反怪丰干饶舌尔。[2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