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俄罗斯:我们的文学邻居学者畅谈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史(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午荷 参加讨论

    
    从“井喷”到更理性的接受
    《中国社会科学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我国全方位引进外国文学,俄罗斯文学的传播也出现“井喷”。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刘文飞:用“井喷”来形容似乎并不过分,十余年间,全国近百家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多达近万种!在译作的种类和印数上,可能要高出此前所有同类出版物的总和,仅仅是专门译介俄苏文学的杂志就相继创办了四种。
    陈建华:在80年代前期和中期,中国出版的俄苏文学占到了全部外国文学总数的20%—30%。在80年代初,西方文学尚未大量引进,而俄苏文学最早受到重视,加上历史原因,中国俄语人才济济,很多出版社的老总、编辑都是学俄语出身的,所以他们对出版俄苏文学有兴趣,出版也快,因为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包括爱伦堡的《解冻》、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等,都曾以“黄皮书”(自50年代中后期起内部发行的简装书)的形式印行。
    刘文飞:这一时期中国的俄罗斯文学译介工作不仅声势浩大,还逐渐体现出了如下一些特点:首先,译介的对象较多地集中于苏联当代文学作品,在近万种译作中,当代苏联作家的作品就占了六七成。其次,开始追求系统性和学术性,许多大型文集相继出版,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20卷集《高尔基文集》和17卷集《托尔斯泰文集》,一些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全集也开始面世,这似乎表明,中国对于俄罗斯文学的译介已开始步入一个总结时期。最后,是在大量翻译的基础上展开的学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俄罗斯文学翻译、研究事业的奠基者如姜椿芳、曹靖华、戈宝权、叶水夫等人都还健在,留苏一代学者在被迫中止专业十几年之后重新燃起学术激情,改革开放后走进大学的新一代也相继进入这个研究行列,三代学人济济一堂,共同促成了中国俄罗斯文学翻译和研究事业空前繁荣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