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司其命的三大文学奖 毕希纳奖 是最重量级的德语文学奖,翻开历届毕希纳奖得主的名单,一连串声名卓著的文学大师赫然在目,如保罗策兰、英格褒巴赫曼、亨里希伯尔、君特格拉...
叶隽 就德国思想史的发展来说,端绪众多,颇难清理。自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以降,犹以启蒙运动之兴起为巨。不过,我想别出心裁,将启蒙以来的德国思想发展以三大路径归纳之,即...
歌德在19世纪前期就已提出了“世界文学”的命题,他在1827年时说过:“民族文学已经不是十分重要,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开始,每个人都必须为加速这一时代而努力。”所以,作为一...
2011年的德语文坛上依然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家族小说,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反映历史与社会变迁。家族小说似是当前世界各国各语种文学创作的浪潮,德语作家们亦在其间逐潮弄波。但家...
叶隽 1789年5月26日晚6点,在耶拿大学,年及而立的席勒进行他为人师者的首次演说,题为:“何为普遍历史及普遍历史何为?”(Was heit und zu welchem Ende studiert man Universalgeschichte?),有...
后生也晚,无缘亲睹两位先生的容颜,亲聆先生们的振聋发聩之论。然则作为本学科奠立的中心人物,高山仰止之情,却无时或去。王瑶先生卒于1989年,冯至先生稍后离世,是在1993年...
《“八十年前是一家”》(《读书》2005年第3期)一文论及中国德语文学学科史(“日耳曼学”这个词似乎不太合适)的若干问题,确实很重要。因为这事关“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德国,是一个概念。我这里强调的,更是其在世界思想史进程中的概念意义。我在此处将德国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史范畴,来考察其思想传播的轨迹。 先是俄国,由于靠德国很近,俄罗...
前言 随着2008年《心的岁月——英巴赫曼和保罗策兰通信集》的出版,战后德语诗歌的双子星之间传奇而隐秘的爱情故事大白于天下,也让两位作家的研究者们一起深呼吸,重新修正自...
【内容提要】 宗教信仰的衰落和科学理性的崛起造成了现代个体的自我和意义危机,罗伯特·穆齐尔的小说《乌鸫》展现了个体对于这种危机的反应,这种反应在小说中表现为一个对“...
百年沧桑,弹指一瞬。在20世纪的世界文学历程中,诺贝尔文学奖必然扮演一个不可忽略的角色。但诺奖并非全知全能,它忽略的重要人物很多,卡夫卡、穆齐尔、里尔克等皆在遗漏之...
一.前提、方法和问题角度 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的《没有个性的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之一,同时也是“经典现代派”文学的一部代表作品。一般的德语文学史著作...
北大与德国的学术思想关系可谓久远矣,且不论同文馆时代的开设布文,就以蔡元培掌校北大算起,也已是跨世纪的壮举了。没有蔡校长留德时代对洪堡大学思想的“心领神会”、“默...
作为现代中国“狂飙运动”构建者(即战国策派代表)的陈铨,已为充分关注;可作为中国德语文学学科的开拓性前辈,陈铨仍有待重视。 在我看来,探讨陈铨,必须对其中、美、德三...
【内容提要】神秘主义是《没有个性的人》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方式,它与理性诉求共同构成了主人公乌尔里希的精神两极。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本文...
内容提要:本文对莱辛的早期剧本《犹太人》进行文本细读,探讨剧本所反映的宗教问题。一方面展现社会问题与宗教情结的复杂纠葛关系,另一方面充分肯定莱辛此剧挑战传统种族价...
冯至先生的德国文学史观,或许是一个值得大加开掘的好题目。我总在想,经历了近百年仆仆风尘的中国德语文学学科,究竟积累下了多少有价值的“硬货”?有多少属于珍贵的遗产,...
内容提要: 洪堡对希腊思想与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他把诗教、人格修养与文明理想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强调希腊精神的现代性与诗意化,将希腊精神与人的自由生活融通为一。通过对...
内容提要: 通过对歌德《浮士德》中的纸币主题及近年德国经济界在金融危机问题的讨论中对该主题的援引进行分析,结合系统论社会学的观点,本文试图论证:纸币的出现是社会沟通...
摘要: 布莱希特在戏剧的艺术范畴中提出"间离"学说。"间离"要求打破观众与剧情之间的感情融合,获得陌生的效果,培养观众反思的能力。"间离"学说可以从戏剧范畴推衍到电影范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