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生命政治角度揭示《变形记》的核心问题。格里高尔的失败在于错误理解了"法"的本质,他在"抽象的法"的诱惑下,试图逃离社会和家庭责任。而卡夫卡的"法"实际上和生活...
内容提要: 文章以德国学界及新中国成立前国内歌德研究学术史为参照,试图归纳和梳理出新中国六十年歌德戏剧研究的主要特点和重要脉络。中国学界对于歌德戏剧的研究以《浮士德...
内容提要: 在表征马克思思想起源的主要作品中,《乌兰内姆》的文体形式很特殊,其故事情节无可考证,但其中无疑有在西方流传很广的“浮士德形象”的痕迹,所涉及和讨论的人生...
1789年5月26日晚6点,在耶拿大学,年及而立的席勒进行他为人师者的首次演说,题为:“何为普遍历史及普遍历史何为?”(Was heißt und zu welchem Ende studiert man Universalgeschichte?),有关“...
就德国思想史的发展来说,端绪众多,颇难清理。自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以降,犹以启蒙运动之兴起为巨。不过,我想别出心裁,将启蒙以来的德国思想发展以三大路径归纳之,即“启...
其实纪念席勒,最能引起人无限向往的,仍是席勒文本中所勾勒的那个“戏剧世界”,那些男性的豪迈武勇,固然是了不起的英雄形象的史诗塑造;而女性的优美典雅,尤其为我所心生...
席勒一生,跌宕坎坷;青年虽暴得大名,然亦造就日后的悲歌慷慨生涯。这种独特的生命阅历,落实在个体确实历经忧患艰难,让后来者凭生许多悯惜敬怜之意;但落实在人类文明进程...
中国人最早接触歌德可以追溯到曾任驻德公使的李凤苞(1834-1887);但歌德进入中国的公众视野则还需要等到1902或1903年,诸如赵必振依据日人编本所作的“德意志文豪六大家列传”“...
当瑞典诗人哈瑞·马丁松(Harry Martinson,一九〇四-一九七八)在一九七四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瑞典学院的授奖辞是这样的:“他的创作能捕捉住露珠而映射大千世界”。如此措辞...
内容提要: 本文对莱辛的早期剧本《犹太人》进行文本细读,探讨剧本所反映的宗教问题。一方面展现社会问题与宗教情结的复杂纠葛关系,另一方面充分肯定莱辛此剧挑战传统种族价...
〔内容提要〕 柏拉图的诗论具有原创性,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观点有六说:灵感-迷狂说,磁石-魔力说,模仿-生产说,典型-理想说,效用-净化说,作品结构-有机整体说。...
一.前提、方法和问题角度 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的《没有个性的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之一,同时也是“经典现代派”文学的一部代表作品。一般的德语文学史著...
摘要: 本文结合"血气"概念深入分析《科利奥兰纳斯》一剧同名主人公的性格以及当时罗马的政治、道德环境,揭示这一人物与初生的共和国在性格上的高度一致——两者的灵魂都由...
简介: 上世纪中叶前后,欧洲涌现出一批心理实验小说。匈牙利文学在这个领域也作出了尝试和努力。萨博•玛格达就是一名现实主义心理小说作家,她的第一部小说《壁画》不论在作...
摘要: 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故事涉及观看与惩罚的主题,罗马诗人奥维德在长诗《变形记》的第三卷将其中一些故事辑录在一起,敷陈了一组视觉性的叙事。那么,视觉性在神话叙事中...
【摘要】 本雅明和庞德在翻译理论上都有精彩论述。在我看来,本雅明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由有局限的语言书写而不是由一种想象之中的人人都懂的前巴别塔语言书写,因而存在瑕疵,这未免...
2011年春,匈牙利作家巴尔提斯•阿蒂拉(Bartis Attila)的小说《宁静海》(A Nyugalom) 中译版问世,这部小说迄今为止已被相继翻译成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罗曼尼亚语等十几种语...
作者简介: [瑞典]谢尔·埃斯普马克,(一九三〇- ),瑞典著名诗人、小说家、文学批评家,曾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院院长,瑞典学院终身院士,也是其中五院士组成的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凌彰,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员,北京印尼邦加侨友会顾问和香港邦华校友会名誉会长。 歌德(Johann Wolgang Von Goe...
作者简介: 乔安娜·班齐亚(瑞典),南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撰有《革命发生在时间的断裂上》(二○○五)、《弗洛伊德的摩西与一神论:宗教作用的现代判断》(二○○三)、《剖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