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里尔克在其诗歌之中重新塑造了俄耳甫斯的形象,借此表达了他对于诗人身份和诗艺理想的确认。在中期诗作《俄耳甫斯·欧律狄刻·赫耳墨斯》一诗中,里尔克用“观看”...
摘要: 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巨擘之一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离世后的近90年中,国内外学界对诗人的研究重点仍是解读其中晚期作品,而漏掉了对其早期杰作...
摘要: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劳作与时日》讲了一则鹞子与莺的故事,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西方寓言文本。这则寓言由十行诗组成,篇幅虽短,却在遣词用字上深思熟虑,在叙述结构上严...
内容提要: 荷尔德林的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在主题和人物设置上都体现了对立观。本文首先分析影响荷氏对立统一思想的精神史背景,然后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三组对立关系:...
内容提要: 在世界文学史中,关注疾病和死亡是许多作家的嗜好。托马斯·曼认为,艺术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是在精神上对病患的偏爱。在曼氏“病的哲学”中,疾病被视为一种...
内容提要: 早在浪漫主义时代,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的地位就高于《俄狄浦斯王》。荷尔德林、施莱格尔和黑格尔等都认为,《安提戈涅》是当时最优秀的作品。但自1900年弗洛...
格奥尔格·卢卡奇(1885—1971),匈牙利著名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卢卡奇出生于布达佩斯,一方面,他的大部分作品用德语写就,另一方面,他曾生活在奥匈帝国的中欧德语文...
摘要: 从创作背景看,只有将卡夫卡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独特的思维方式、法律经历和具体的促动事件整合一体,将宏观解释和微观分析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看透《审判》背后的审判,以...
摘要: 2014年的德语文学是伴随着激烈的讨论开始的,文学评论界针对“当代德语文学是否无聊”展开了大论战。本文呈现了论战双方的观点,通过对2014年德语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的呈...
内容提要: 里尔克的诗歌创作中凝聚了独具一格的诗学,其诗学致力于对时空关系和物我关系的新思辨。关于时空关系,里尔克主张取消时间、摧毁时间而凸显空间。他在诗歌创作中试...
内容提要: 作为一门学科的现代诗学,存在着一个“从古典至现代”的转变,这个历史时刻能够以一个人的名字为代表,他就是尼采。本世纪以来,每年出版的有关尼采的书籍,其实超...
摘要: 本文通过讨论斯芬克斯对俄狄浦斯形象的影响,探讨索福克里斯悲剧《俄狄浦斯王》中形象塑造的独特之处。在这部悲剧中,主人公俄狄浦斯靠解谜战胜了斯芬克斯,以才智著名。本...
摘要: 公元4世纪的基督教诗人普罗芭曾作一首集句诗,所有诗行都采自维吉尔的现成诗句,而主题却是重述圣经故事。本文先简要讨论西方古代集句诗的特点和规则,然后分析普罗芭如何...
内容提要: 尼采在巴赛尔大学时期的荷马研究,主要集中在1869年至1873年期间。文章通过分析尼采在这一时期的相关手稿和作品,认为尼采试图在古希腊竞赛氛围的基础之上,思考荷马...
摘要: 史诗《伊利亚特》开篇冠有一段开宗明义的序诗(卷1.1-7),其核心主题"忿怒"、"苦痛"、"分离"、"宙斯的意愿"等其他相关主题共同构建了史诗的内在结构与精神意蕴,对理解整部《伊...
摘要: 在荷尔德林时代,启蒙带来的现代性问题目益显现,批判和克服现代性的自身分裂是当时哲学家和诗人必须面对的任务。与荷尔德林同时代的黑格尔认为,只有哲学可以克服现代性自...
内容提要: 作为文学现代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卡夫卡小说中的空间构筑成为叙事的重要架构:对立的空间结构和看与被看的空间设置,显示出权力的空间图谱;行政空间向私人空间的渗...
内容提要: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从司法和媒体两个角度演示了无形精神暴力的实际存在,从个体的角度印证了精神暴力向物理暴力转换的范式。司法权力的恣意和新闻自...
摘要: 易卜生创作的第一部戏剧《凯蒂琳》讲述了古罗马贵族政治家凯蒂琳的反叛及灶神庙女尼弗瑞亚对他复仇的故事。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理解这部作品及其主角凯蒂琳的形象提供...
【内容提要】神秘主义是《没有个性的人》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方式,它与理性诉求共同构成了主人公乌尔里希的精神两极。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