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信息皆由广义的语言所传播,无论这种语言有声或无声、以言语或动作来表达、以文字或图像为载体。因而以传播信息为基本职责的媒体,无疑同时肩负着传播语言的使命。许嘉璐...
摘要:艺术的形式美历来是艺术家刻意追求的目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家对语言形式美的追求无疑成为了天然的需要。而《聊斋俚曲》作为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除《聊斋志异...
摘要:在西方文化视野中,中国文化镜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这个存在于西方人想象与现实之间的“他者”形象,时而美好,时而邪恶。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中国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闻一多和徐志摩新诗作品中倒装和错综的句法形式,结合现代语言学"零度和偏离"理论,得出新诗韵律与句法的关系,即句法是诗的基础,韵律结构通常借助句法来实现...
【摘要】关于现代汉语中出现在VP前的“给”,近年来涌现了几种相持不下的句法标记说:受影响标记说、被动标记说、中动标记说及逆动化标记说。然而种种句法定位均显得不尽如人...
摘要:在汉语中,除了句首主题、主语和宾语之外,主语属格语位置上的指称对象也可以受零代词回指。这不仅增加了零形回指先行语识别的难度,尤其是主语和主语属格语何者为先行语...
【摘要】文章从制图理论(Cartographic Apprcach)的观点出发,主张汉语的轻动词(light verb)应分内、外两类:外轻动词与事件(event)层次的使事性(causality)有关,而内轻动词则跟动作...
2017年度,汉语历史语法和历史词汇研究均取得一批新的成果,在研究领域、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有重要拓展。下面分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古汉语语法研究”“近代...
【摘要】“以……名义”是话语交际中转换或凸显话语角色时最常用的格式,存在两种语义对立的名实关系。本文通过对其语义内涵的表里验证,考辨其名实关系的实质及其语用价值。...
【摘要】汉语语法学界最早注意到"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应是王力(1943),他把"‘人称代词前面有修饰品’列为欧化现象,依中国语的习惯,人称代词的前面是不能有修饰品的;现代...
【摘要】本文基于汉语文献的梳理,汉藏语言比较,以及跨语言的词义比较,探讨“宾客”义词语的词义演变。 【作者】黄树先[1,2] 【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2]华...
【摘要】恩施方言中最有代表性的被动句是由被动标记“着”构成的“NP。+着+NP:+VP”格式,主要表达不如意或消极的意义。动词“着”具有“遭受”和“使让”两类意义,本文从...
【摘要】现代汉语中,双音词根据词法而产生,也需要根据词法原则来生成。词组词汇改革是目前现代汉语中双音词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针对现代汉语中那些词汇化改变了的词组进...
【摘要】永新方言“在+指示代词”结构可以表达进行意义和持续意义。表达进行意义时,置于动词之前。表达持续意义时,置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用作体标记时有语音要求。文章对...
【摘要】在指宾状语的句法性质上,文章认为前人提出的次述谓(熊仲儒,2013)或小小句(杨永忠,2014)生成方式,都存在问题,汉语的状态词可直接作状语,指宾状语因而是基础生...
【摘要】“美哭”类流行语是位于动结型致使合成词“V哭”和“形容词+程度补语”之间的独特新生结构,其内部组合在语义构造、组合机制、修辞功能、产生理据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特...
作者 肖娅曼 发表信息:《古汉语研究的新探索——第十一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14年 对汉语是否有过复辅音声母的问题,比起其它研究来可以说是相当冷...
作者 肖娅曼发表 《汉语史研究集刊》(十),巴蜀书社,2007年。 提要:最古一例“是”见于西周早期沈子簋“懿父迺(乃)是子”。对此“是”裘锡圭认为是指代词,唐蘭认为,“是...
对汉语中父亲称谓系列的多角度考察* 郭熙 提要:汉语社会中对父亲的称谓复杂多样,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使用的形式有所不同。主要有父、爷、爸、大、伯等类别。父是汉...
华夏民族是非价值观念是何以可能的? ----汉语原初是的语义结构分析 肖娅曼 黄玉顺 摘 要:本文探索汉语价值判断是非观念的来源、它与原初是时观念的源流关系。认为:在汉语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