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说“宾客”

http://www.newdu.com 2018-02-27 《民族语文》 黄树先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基于汉语文献的梳理,汉藏语言比较,以及跨语言的词义比较,探讨“宾客”义词语的词义演变。
    【作者】黄树先[1,2]
    【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2]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武汉430074
    【期刊】《民族语文》 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16年第6期
    【关 键 词】历史比较 比较词义 宾客 足腿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14ZDB093)、北京语言智能与技术应用协调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 引 言
    比较亲属语言我们发现对应词的词义会有变化。我们选择比较的词,如果词义刚好吻合,大家意见就比较少。如果用来比较的词义有距离,学者就会觉得有问题。(闻宥1957)
    自然语言中,“鼻子”和“脸”可以用同一个词表示,这种语义演变具有普遍性。比如,汉语的“准”,既指“鼻子”,也当“颧骨”、“脸”讲。藏文中*sna“鼻子”,在侗台语里面*na义为“脸”,尽管语音形式不同,语义也发生了改变,依照上述语义演变模式,我们认为藏语跟侗台语的这两个词是同源词应该没有问题,在进行历史比较时,我们完全可以用藏文的*sna和侗台语的*na进行比较。
    表“树木”义的词跟表“草”义的词可以来源于同一个词,如汉语的“木”字,明母屋部,古音*moog。《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许慎认为“木”字的语源是自“冒”而来,并没有什么根据。从文献记载来看,上古汉语早期当树木讲的是“薪”,跟藏文同源,上古后期用“木”,秦汉以后才是“树”。我们看藏缅语里表“草”义的材料:卡瑙里语myag,缅语mrak,藏缅语*mrak。(本尼迪克特1 984)
    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家认为,历史比较跟类型学的比较,是完全不同的方法。比如梅耶(2008)就说,寻找语言普遍规律的比较和历史比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比较。可见,早期的历史比较学者是把历史比较跟类型学的研究严格区分开来的。其后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历史比较可以跟类型学的比较结合起来。罗曼·雅柯布森(2001)很早就意识到,这两种比较方法是应该相互补充的。他在《类型研究及其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贡献》一文中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引用格林伯格的观点,认为语言类型学可以帮助历史语言学,“我们的预测力,因为在一个共时系统里,一些发展是很可能的,一些不大可能,一些可以排除掉”。根据这个观点,雅柯布森进一步申述:“语言的重建状态与类型学发现的一般规则发生冲突,就会使重建出现问题。”依照雅柯布森的观点,我们可以运用类型学发现的语言学一般规律来检验重建的成果。在进行词义比较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跨语言的词义演变模式比较引进到语言的历史比较之中。
    我们认为,在历史比较中引进类型学方法,有利于我们对亲属语言的深入研究。本文对汉语作“宾客”讲的一组词进行探讨,将其跟亲属语言进行比较,并试图在比较词义的大背景下来完成这些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