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的人,读到一定阶段时,大都会产生疑问:我们读的这些诗,是否为作品的原貌? 明清选本中出现的混乱 人们初读唐诗,大都从阅读《唐诗三百首》开始,里面就有不少文字...
发生在一千年前的那场“苏李之争”早已落幕,但围绕那场争论的余波却迟迟未消,持苏轼观点的与持李清照观点的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事实上,苏轼、李清照两人年龄相差近...
一 “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学史上的四大学术公案之一 [1] 。近些年,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持司马迁这一说法的证据和学者越来越多。其中刘毓庆、马...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1]这是中国戏剧史上公认的事实。元王实甫所作《西厢记》下称《王西厢》或《北西厢》,不仅是元明杂剧的压卷之作,也是此前所有“旧传奇”...
一 问题的提出 马洪字浩澜,号鹤窗,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著名词人,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四十余年,仅得百篇”[1]。明人对其评价非常高,如杨慎《词品》卷六评云:“马浩澜...
《唐摭言》卷七记: 杜紫微览赵渭南卷《蚤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味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复有赠嘏诗曰:“今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灞陵鲸海...
作为一部已经被千百遍咀嚼过的名著,我不敢确认《红楼梦》的“主题”还有重新诠释的可能或者说必要。但是,只要《红楼梦》还被阅读着,我们就无法回避作者“谁解其中味”的疑...
干宝《晋书》有传,事迹较略。对干宝事迹进行过研究的,很久前有葛兆光《干宝事迹材料稽录》(下简称葛文)[1],主要从《晋书》钩稽出一些材料,作了初步考辨。笔者十多年前著《...
经典作为传世的文化遗产,在其传播过程中,携裹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对于经典,历代读者接受的不仅是其原初的文本,还有后来不断累积的关于经典的评价。因此从接受的角度考察经...
在明代词坛上,杨慎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作家,曾被其本朝人评为长短句创作的第一[1]。《草堂诗余》是南宋人编纂的一部词选,在有明一代,非常流行,“几百年来,凡歌栏酒榭,丝...
明代前期出现的台阁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颇为独特的一种现象。虽然台阁文学及其所依托的政治制度在前代早已产生,宋元以来,人们亦已常常将“台阁之文”与“山林之文”对举,...
在佛教文学的主题中,“山居诗”无疑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别之一。大量以《山居诗》为题的作品,散见于灯录、语录、僧传、笔记、类书、僧诗总集等各种佛教典籍中。唐宋元明各...
科举制度和文学的关系,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迄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除唐代有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两部力作外,宋元以...
清孔尚任撰《桃花扇传奇》(下简称《桃剧》),近代陈寅格著《柳如是别传》(下简称《柳剧》)。前者是历史剧,后者是历史人物的传记。其写作时间相去三百年,体裁亦不同,但都叙明...
中国古典诗歌以齐言诗为主,杂言作为自由体诗,一直处于非主流的地位。因此诗学界对杂言诗的节奏特征、表现感觉和演变趋向的专门研究极为罕见。中国古代的诗论本来是很重视诗...
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善恶、正邪是中国文化中两组核心命题。日本学者吉冈义丰曾指出:“善”是生存于复杂历史社会的中国人所可以永远依靠的;如果失去了它,人生的凭藉将...
引言 《战国策》是刘向以多种名目古书汇纂、整理而成的一部典籍。原为三十三篇,后改篇为卷。至宋《崇文总目》已缺十一卷,曾巩访求而补,始足其数,流传至今。它是史书还是子...
学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创作文体。自从它兴盛于宋代以后,元、明、清三代均不乏作手染指,而且多有名篇佳什传世。遗憾的是,这种文体尚未得到研究者应有的关注...
姚鼐及其所树立之桐城文派,于清代文学史、特别是清代散文发展衍变史,无疑为关系至要之一大宗。然自桐城称派于世,褒贬聚讼亦即纷沓而来几乎与之相始终。文学分流成派,久已...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夙稱名篇,歷來為學界所重點關注,在寫作背景及思想內涵文章特色等各方面,古今論者頗多闡釋,幾無剩義。然而文章仍有一些重要問題有待澄清。作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