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解放和自由是很难的,无论就其物质和精神属性来看,人都要受到种种奴役和束缚。人类自身创造的时间观念,很早以来就规范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它使人类生活变得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知识分子立场的讨论一直相当热门,至今未绝。但是已有的众多文字,要么是空洞的泛泛而论,要么就是颇为意气用事的准人身攻击。真正既直截了当又细致扎实...
王安忆自述《叔叔的故事》是“对一个时代的总结与检讨” [1] ,同时又包含了她本人的经验,容纳了她许久以来最最饱满的情感与思想” [2] 。这部中篇小说问世于1990年的冬天,在此...
一 青年学者葛红兵在《芙蓉》上发表的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二份悼词,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听到了几种批评的声音,如《文学报》1115期从学风和文风的角度提出了质...
一 处境 从1998年开始,文学期刊的生存问题变得愈来愈严峻,不少文学报刊纷纷开辟版面讨论这一问题。尤其当《昆仑》《漓江》《小说》等几种有全国影响的刊物在去年先后宣布停刊...
组织,这两个字对于上一代人是那么的熟悉而亲切,因为它用信赖与信念、权威与崇高这一类词组相联系的。可是对于今天许多人,它显得越来越淡远和陌生了。至于说文学,现在很少...
当前,不少人撰文回顾、反思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文学批评所走过的历程。对于二十年来的文学批评,人们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基本态度,即,“肯定”与“否定”的态度,这其实很自然,...
一、真实 葛红兵(以下简称葛):这个“批评词典”是一个批评性的讨论课题。我和川鄂有一次偶然谈中国当代批评家使用的一些概念,觉得非常有意思,我们今天的谈论,意在对一些批...
怀旧,作为二十世纪末几乎席卷一切的一种社会情绪与社会思潮,对当代文坛构成了强力冲击,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各种文体的怀旧文本如雨后春笋,纷纷在文坛上登台亮相...
1.告别或自救的写作 我把1985年作为本文谈论王小妮的一个意义出发点。因为1985年对于王小妮迄今为止全部写作而言,具有一种个体存在被敞开的时间性。它是我们进入王小妮作品序列...
我读过不少中国当下的现代派文学作品,有一种感受不吐不快,那就是越是那些杰出的文学作品,我读起来越会感到丧气。我记得摩罗在分析苏童的小说时,曾将其美学特征概括为“冷...
看卡夫卡等现代派的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一种自疑的冲动:我是谁?我在干什么?这种反思和近似于灵魂的拷问,使得现代人始终生活在精神的昂奋状态中,主体精神和自觉意识变得...
一 在当今异彩纷呈的文学园地里,微小型小说(或称小小说)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已与长、中、短篇小说构成四足鼎立的局面”([美国] 1996年1月12日《侨报》)。这...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文化逐渐从封闭僵化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呼吸到了世界近代文化的新鲜空气,使自己的再生机制得以新的调节。随着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的转换,一代新的知识分...
近来,“民间”这个概念在文坛甚为流行。有的用它来给自己身份定位,如摩罗先生就在《耻辱者手记》中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民间思想者;有的则用它来给文学作品定性,如《天涯》杂...
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坛有一个不可不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一个新的作家群体的加盟,他们大多出生于70年代,所以,当《小说界》在1996年第3期首次推出一个新栏目,专门登载他们的作品...
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始终是一种于困境中求新求变的突围表演。在对传统范式的冲击乃至颠覆下,现实主义的经典含义发生了悄然嬗变。其中,现实主义文学美学韵味的失...
“扫描时下中国思想界,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形成的思想格局——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的三足鼎立,已经演变为二元对垒;对阵的一方,是作派上显得十足的道义凛然的新左...
一、“伪现实主义”是什么? 我们所说的伪现实主义主要是种创作方法。顾名思义,这种创作标示的是现实主义旗号.实施的却是假现实主义,或说非真的现实主义。由此有三个问题需...
一 众所周知,从近代到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由浅入深的三次觉醒过程,即科技文化意识的觉醒、政治文化意识的觉醒与伦理文化意识的觉醒。前两次觉醒分别以洋务运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