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物诗词、名家咏史、作者代拟是《三国志演义》诗词韵语的三大来源。前二者主要以直接引用的方式进入小说,由于本身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进入小说之后更通过在两种不同文...
【摘要】 在20世纪的始末,文学理论经历了两次转向,这两次转向恰恰都是在语言学的地盘上发生的,其中后一次转向即话语理论的提出。对于话语理论作出最大贡献的,当数法国学者福柯...
本报讯 (记者刘华初) 1月10日,由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围绕会议主题,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多位专家学者...
【内容提要】 师陀的“‘一二·九’运动三部曲”在《师陀全集》中仅收录其中的《雪原》(前9节),近期解志熙发表《芦焚的“一二·九”三部曲及其他》,披露了他新发现的《雪原》...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解释学或诠释学一度成为国内学界感兴趣的前沿方法论,中国学者在解释学里发现了中国传统的经传注疏之学的一种新的理论再造的可能性。同时也认识到,中国...
文学仿佛进入相对平缓的阶段。从存在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到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化的密集启蒙告一段落;对于中国作家来说,种种炫目的文学口号以及激进的写作方式留存于20世...
摘要: “文章之士”、“传统儒学之士”、“道学之士”是两宋士人探讨文道关系的主要群体。“文章之士”探讨文道关系之中心与重心,主要集中于“文”之独立性、主体性和功用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回顾大半个世纪的中国文艺历程,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这个重...
1月26日,在岁末年初、辞旧迎新的气氛中,鲁迅文学院第25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网络作家班)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结业典礼。这期网络作家高研...
【内容提要】 本文从宋初城市格局的变化及其对词坛的影响这一角度探讨宋初词坛沉寂以及由沉寂转为繁盛的原因。从唐代至北宋初年城市一直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宵禁制,歌妓为主角...
应台湾妇女写作协会的邀请,由厦门市作家协会组织、以厦门市作协主席林丹娅为团长的大陆作家交流团于2014年12月16日至22日赴台湾,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暨两岸女性文学发展...
回顾20世纪以来的山西文学史,女性文学一再被“山药蛋派”“晋军”“晋军后”有意无意地遮蔽。以赵树理为首的创作群体“山药蛋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一流...
□本报记者 孙达 每隔三四年,著名作家迟子建就会有长篇小说问世,上一部长篇《白雪乌鸦》出版于2010年,再上一部是《额尔古纳河右岸》。因此,迟子建的书迷近期一直在期待她的...
近30年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界充满了两种看似悖反的诉求:一是呼唤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溶入世界文学的潮流;一是渴盼回归中华民族文学的传统,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
【内容提要】 晚清以来的翻译至《新青年》得以转变。《新青年》的翻译,经过了陈独秀、胡适、周氏兄弟三个阶段,奠定了中国现代翻译的格局。《新青年》之后,《新潮》《小说月...
“梅花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015年初,当我一再通读浙江作家近期作品,脑海里不自禁浮现出宋代诗人卢梅坡的这一联名句。在过去的半年里,文学浙军坚持以人民为创作中...
主持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对话人: 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邱华栋(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李云雷(《文艺报》新...
【内容提要】 《新唐书·五行志》所录唐代寒燠异常现象,首见于显庆四年(659),至中唐时期(765—835)而明显加剧,除了贞元十九年(803)的三月大雪、夏季亢旱、秋天早霜,甚至在元和十...
阅读提示 粉丝既是“过度的消费者”,又是积极的意义生产者,他们的“指手画脚”给予作者以启迪和刺激 优秀的网络作家也追求主题深刻、文化丰厚、意境高远,但他首先必须保持...
【内容提要】 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项重要的文学形式,对中国现代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既表现在作家的创作上,也表现在他们对文学、文化的阐释上,还表现在其思维方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