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数来,我与《文学评论》的联系头绪繁多,缘分匪浅。梳理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习工作40年,办公室的斜对面就是《文学评论》编辑部,常常...
最近才意识到,诗歌已然成为所有当代文学品种中活动最多的门类之一,我们的报纸几乎每期都要刊登数条有关诗歌的各类消息——诗会召开、诗集首发、诗歌节举办、诗书画雅集、好...
2015年,文学理论界围绕张江提出来的“强制阐释论”,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为近年的文学理论界所少见。 张江有关“强制阐释论”的提出与阐说,主要是发表于2014年第6期《文...
无论是叫作品还是称为文本,一部小说抑或别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个自足的生命体。其是由作家的精神世界出发,生成的是相对独立的世界。我们的阅读就是感受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因文化传统、时代背景和审美取向等不同,关于何为优秀作品的评判往往见仁见智。但这并非意味着不能就此达成相对一致的看法,称得上优秀的作品还是有其可被共同认可的基本特征...
一直以来,关于里尔克这位著名诗人生平的诸多说法,恰如他写罗丹的那句话:“名声无非是围绕着一个名字的误会之总和。”我们中没有人认识这位一百多年前出生的诗人,但依靠道...
世界文学一路走来,有许多问题亟待探讨、许多规律值得探寻。但是,随着文化消费主义的盛行,西方对他者,尤其是对其经典的新一轮洗牌在近半个世纪达到峰值。其中牵涉到马列主...
摘要: 民族关系、理学观念与地域色彩构成影响近古文学观念的三大要素。朝代更替与民族关系构成近古政治变迁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对作家的文体选择与创作的审美风尚影响深远。理...
六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审美活动丰富多元,彰显出复杂多样的审美意识。简言之,六朝审美意识三个主要特点是贵族化、超越性、差异与交融。 贵族化倾向明显 六朝社会结构...
纵观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雅与俗的分合、易变一直贯穿其中,在不同时代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艺景观。“雅”即高雅,用来形容文艺作品的格调之高,或优美,或崇高,或俊逸...
【核心提示】从晚清至“五四”的文学发展脉络来看,应合时代的需求,新文学走出了一条自我生长之途,而且带动了大众文学的整体发展,基本完成了文学体系的重建。在新一轮文学...
以西方的文学观为尺度来研究中国文学,其焦点在“纯文学”这一观念上。以西方近代文学观为本位,将中国文学区分为“文学”与“非文学”,只认为诗歌、小说、戏剧、小品文等为...
视野对一切创作性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对文学而言。文学创作更是一项需要视野与想象力的劳动。 莎士比亚的作品素材遍布欧洲,他心中的人性是世界性的。他的视野和思想也是...
王国维由于过分倚重、认同叔本华和尼采的思想,让自己的脑袋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从而走向了虚无。鲁迅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对外来思想在借鉴的基础上予以更新,为我所用...
文学中所谓时代的客观性错觉,即时代仿佛是外在于人的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误陷时代客观性错觉的作家,能够写出的,不过是屡经定义的大时代里的小故事。 虽然不像霍布斯的《利...
况周颐批点《桂枝香》手迹 最近读了《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陈蒙庵批校白石道人歌曲》,觉得此书对词学初步爱好者很有帮助。据编者梁基永介绍,蒙庵名叫陈彰(1905年—19...
我连续读了几期人民日报上“繁荣儿童文学大家谈”的讨论,深为儿童文学发展引起这么多关注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创作者、一个读者,我对儿童文学也有长期观察,一个现象令人忧心...
摘要: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的羼入韵文,因创作之文人传统和书会传统的不同,可分为"文备众体"和"体适众文"两大类型。词作为其中的后起之秀,不仅有与诗歌相同的常态功能,还有一些...
作为党和国家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文艺评论既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
“四库”是中国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序的图书分类主流,代表着中国古典学科体系和知识系统。虽然“四库学”实际上由来已久,但将其视之为代表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门学问且正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