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诗歌活动的诉求要明确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最近才意识到,诗歌已然成为所有当代文学品种中活动最多的门类之一,我们的报纸几乎每期都要刊登数条有关诗歌的各类消息——诗会召开、诗集首发、诗歌节举办、诗书画雅集、好诗征集、“优秀诗人”出炉,有时候恨不能五条消息里有三条与诗歌有关,总之,花团锦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一时间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海峡两岸、国内海外,有人处,诗歌活动兴焉,办文化,诗歌必成首选,奖不论大小,节不分南北,大家一股脑儿地爱上了诗,或者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诗歌带来的可能,愿意与诗发生些关联,或者选择把诗歌推到前面。那么,所有这些对当代诗歌发展、对诗歌生态来说,是喜还是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悠久深厚,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大致是说,诗里包罗万象,研究了诗,知识才会渊博起来,一个人不从诗里学些东西,就没法说话,甚至连说话的资格也没有。在中国文学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诗歌往往总是标举高峰、引领风气、流芳后世的。近现代以来虽然西风东渐,诗歌一家独大不复存在,但诗歌的崇高地位并未改变,她在国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一直代表着高雅、内涵、文明及独特卓绝。诗歌依然醒目地唤起人们对优雅风气的崇尚,对心灵表达的向往、对特立独行的追求。诗歌创作、研讨、吟诵、赛事的兴办,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当代社会中的人们想在诸多文化消费之外,辟出一方静谧、素雅绿地的冲动,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诗的仰慕和崇尚。而一些有识之士进而想通过某种更直观的活动形式,引发人们重视个人情志、内心寄托的优雅表达,提醒民众不忘寻觅诗意,追求有情致的生活,值得肯定。这些初衷若与活跃地方文化发展的善意结合起来,对于提振市民文化自信,推动诗歌走向实际生活、融入民众之中,现实文化意义无疑是很强的。自古诗歌创作、解读、经典化为文人所专擅,近代以来所发生的扭转,正体现了文化普及、社会进步的大趋势。诗歌走向大众是需要一些形式与平台的,诗歌所拥有的号召力恰好使之能够担负起活跃当代文化的职责,诗歌活动的多重意义一定要得到充分肯定。
    但诗歌活动的诉求一定要明确,凡有助于推动诗歌创作进步,有助于切磋诗艺,有助于增进诗歌审美鉴赏,有助于诗歌走向大众、开阔创作者欣赏者视野,有助于推动诗歌创作多样性发展的活动,均应举办,而对那些借诗歌之名,消费诗歌、降低诗歌品位,以及达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目标的活动,则要有所限制。文学的长处是以深邃的思想打动人,而不需更多外在喧嚣的推波助澜,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条件下,在吸引力经济具有一定优势的总体氛围里,在任何文化活动、文学活动的举办,定会有多种诉求参与、制约、发挥效用的前提下,警惕诗歌活动与诗歌内涵冲突,警惕过分经济诉求对诗歌活动的支配,限制诗歌活动非文化、非学术考量的影响,肯定不算空穴来风。诗歌是高度精粹化的,讲究以少胜多,推崇独特表达,更诉诸人的心灵、精神层面,让高雅和纯粹归于诗歌本身,真正需要的是对其规律的尊重与把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