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
“景观”是一个地理学名词,西方地理学家给它下过许多定义。有的称它为“土地”,有的称它为“风景”,有的称它为“一个地区的外貌”,还有的称它为“土地上的可以看到的形象...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多重影响,中国新时期的文学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曲折之路,殊为可贵的是,中国作家在对西方文学理论学习和借鉴时,尽管有过急躁、狂热和这样那样...
中国诗歌传统历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在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诗歌创作不能只是为表达自我怨艾、苦乐而浅吟低唱,更需要以诗歌温暖社会,燃起光明与希望的火种。2月13日,由中...
批评是文艺发展的动力,批评也是对文艺发展水平的检验。对于文艺批评,人们一直关注批评本体而忽视被批评的态度,实际上被批评的态度是文艺批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中谈及中国经验、中国叙事和中国梦,就不得不面对他者的目光,面对翻译、传播、出版,面对国外诗界同行以及媒体评价等等,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我称之为“他...
新世纪以来,宋代文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进步表现之一就是研究范围的拓展与研究课题的创新。复旦大学中文系王水照先生曾将宋代文学与科举、宋代文学与地域、宋代文...
文化自信是近期学界热议的文化建设新理念。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虽然各有其特点,但总体上还是有共同的规律。秉持文化自信的理念,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以...
作家格非的小说《隐身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最近获美国苏珊·桑格塔翻译奖。如今,中国作家越来越多地在国际上获奖。一些中国文学作品在国外的销量也非常可观,比如《三...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江西,采访“2016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的颁奖典礼。在这个由《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与上饶市广丰区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颁奖典礼上,颁...
历史证明,对于具有5000年历史积累的中华文化而言,通过翻译这个桥梁主动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文化精华,这是一个极为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用了20多年间,创造了第一个文...
“近五年来,大文化散文悄然退场,代之而来的是日常生活化散文。以小人物、小事件、小情感进行边缘化叙事,往往更能入口入心,获得一种真实自然、有血有肉的亲近感和震撼力。...
前不久,第二届中国长篇小说高峰论坛在江苏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就“新乡土写作”与当代中国的关系,进行了热烈讨论。正如评论家贺绍俊所说:今天的乡村是一个城乡同构的乡...
他是我国著名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在去年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由他主编并翻译部分剧本,许渊冲、彭镜禧等二十余位学者参与翻译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汉译本的推出...
作品是作家的镜子,也是读者的镜子,评委亦是读者,评选过程也必然反映评委各自的判断和选择,这既是对过去几年儿童文学创作成就的褒赞和总结,也是一次对儿童文学的本质及艺...
近年来,随着文艺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古代文论的创造性转化、文艺学的学科反思等话题曾引发了全国性的热烈讨论,为文艺理论的创新打下了基础。在近日安徽芜湖召开的2017年“文...
五年来,中国散文在诸多散文家的集体努力下,散文创作的宽度不断加大,深度不断深入,作家所在的区域范围不断延展拓宽,作家的梯队更加紧凑合理,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创作局面。...
长久以来,国内外学界将“诗”等同于“抒情诗”,并将“诗抒情”与“诗叙事”进行价值等级区隔,制造了“抒情诗神话”,使得传统文类意义上的叙事诗,尤其是艺术形态层面上的...
何谓文艺的媒体批评?我将之界定为以面向大众的报刊、互联网、自媒体等为媒介的文艺批评,它是与以学术期刊、专著等为载体的精英批评(或曰学院派批评)相对应的一种批评。广...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