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17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 陆俭明 参加讨论
再对比例(49)与例(50)。例(49)前一小句采用“主—动—宾”句式,只是客观陈述了“张三用力砸了那铁锁”这一事实,至于门是否被砸开,那小句本身并未明确说明;只因为这样,所以在那小句后面,既可以接上“门当然就给砸开了”这一小句,也可以接上“可是门没给砸开”这一小句。可是例(50)采用“把”字句,则就凸显了张三砸开了门这一结果,所以后面可以接上“门当然就给砸开了”这一小句,可是就不能再接上“可是门没给砸开”这样的小句了。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从语言信息结构的角度看,表示“处置”义的“把”字句存在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要让“处置者”为话题。二是要让“处置结果”作为信息聚焦点。三是运用介词“把”,以便能自由地将“处置对象”引入句子内,同时表示“处置”的强影响性和说话者的主观认定性,由此凸显“处置结果”。 上文曾引用了马真(2008)所举的两个与“把”字句相关的偏误句,即第一部分里的例(1),而且认为马真(2008)对那两个偏误句的指误与修改非常正确。但是,人们还是要追问:为什么例(1)用了“被”字句就能使前后文气协调、连贯了呢?她没深究。其实从语言信息结构的视角看,特别是从篇章信息结构看,例(1)上文是说“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下文是来具体描述洪水过后那“不好的景象”的,这就不能让“洪水”来作话题,而应让遭受洪水之害的事物来作话题。采用“被”字句,不仅可以让遭受洪水之害的事物来作话题,更增强了遭受不幸的意味。 上面我们从语言信息结构的视角重点分析了表示“处置”义的“把”字句,其分析思路也适用于其他“把”字句。 如果我们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结构上与其他句式的差异和“把”字句在语言信息传递上的独特性清清楚楚地告诉外国学生,无疑将有助于我们走出“把”字句教学的困境。我虽不敢说外国学生就不会错用“把”字句了,但肯定会使他们大大减少“把”字句使用不当的偏误。 七 余论 最后再说两小点: 其一,对于语言信息结构,前人和时贤论著中已有所讨论,但尚缺乏系统的思考,语言信息结构是尚待探究的问题,起码下面这些问题值得探究: 问题之一:语言信息结构与语言结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问题之二:句子信息结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 问题之三:句子信息结构具体该如何分析? 问题之四:如何确定某个信息单元信息量的大小? 问题之五:句子信息结构是否具有二重性?⑤ 问题之六:在句子信息结构中到底可分析出多少种焦点? 问题之七:在句子信息结构中到底可分析出多少种话题? 问题之八:话题是否可以成为新信息?如果可以,这样的语言信息结构又该如何分析? 其二,上面所谈的有关从语言信息结构角度分析“把”字句的内容,我们不能照搬到课堂上就这样讲给外国学生。而要将上述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而且得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给学生讲解。至于具体怎么讲,我们将另文讨论,也期盼对此有兴趣的汉语教师来设计一下,为大家提供一个教学参考方案。 注 释: ①参看朱敏(2012)。她从“陈述句的信息流向”角度概括出了三种不同人称在陈述语气中受限程度的排序:第二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②似乎也能分析为“姐姐衣服丨洗干净了”(主谓关系),但不允许这样分析。为什么?因为上文已经交代要让处置者“姐姐”作话题。如果将“衣服”先与“姐姐”捆绑成偏正结构,那么这个句子信息结构的话题立即转移了,就变成“衣服”了,不能再是“姐姐”了。因此,对于例(40)我们只能将它分析为主谓谓语句。 ③“王教授”与“试卷”的所属关系可以理解为“归王教授批改的试卷”。 ⑤句子信息结构二重性,是萧国政(2001)的观点。他认为,任何句子信息结构都具有二重性,即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具备二重信息结构;即使句子表面只显示一重信息,但必定隐含着另一重信息。例如,“鸟飞”,不成话;“鸟飞了”、“鸟在飞”,成立。为什么?因为“鸟飞”只有一重信息,所以不成话;而“鸟飞了”、“鸟在飞”,有二重信息———前者“鸟飞”而且“飞了”,后者“鸟飞”而且“正在飞”,所以成话,站得住。有时表面看只一个词,但也含二重信息,如:“滚!”(=你滚,别站在这里!)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兼类说反思
- 下一篇:作为后置介词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