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文字训诂学 >

“把似/把如”的词义与理据(2)


    “把似①”是宋元时期常见的一个口语词,明代以后还偶见用例,也写作“把如”,但比较少见。此词用法灵活,词义复杂,自张相(1953)以来,解释者不乏其人,但意见颇为纷歧,对同一个例子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至于“把”字作何解、“把似/把如”的得义理据是什么、各个义项之间是什么关系,则未见有人论及。前贤限于条件,难以把用例搜罗完备,加之方法上的局限或对文例没有透彻理解等原因,解释未周、未尽在所难免。在今天这个“大数据(big data)时代”,我们几乎可以把全部例句和前人的解释“一网打尽”,就有可能对此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作出更加确切清晰的训释。本文即试图在穷尽搜罗文献用例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把似/把如”的词义及其理据。未妥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一 “把似/把如”的词义 
    最早解释此词的大概是张相(1953)②“把似把如”条,搜集的例子相当丰富,归纳为“假如”和“不如”两义,分四项进行说解。张相的解说影响很大,后出的解释多沿用其说,但张说有得有失,总的来看释义不够全面、精当,对例子的理解也多有可商之处③。通过仔细玩味搜集到的例子和各家解释,我认为“把似/把如”的词义可以归纳为五项:①当作;比作。②假如。③即使;就算。④与其。⑤不如;何如④。下面分项论说,有歧解或疑问的例子随文加以辨析。 
    (一)当作;比作 
    1)甚天花、纷纷坠也,偏偏着余帽。乾坤清皓。任海角荒荒,都变瑶草。落梅天上无人扫。角吹吹不到。想特为、东皇开宴,琼林依旧好。看儿贪耍不知寒,须塑就玉狮,置儿怀抱。奈转眼、今何在,泪痕成恼。白发翁翁向儿道:那曲巷袁安爱晴早。便把似、一年春看,惜花花自老。(宋刘辰翁《花犯·再和中甫》) 
    2)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是添恻楚。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宋刘辰翁《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 
    以上两例张相(1953:257)均释为“譬做”⑤,廖珣英(2007:11)释作“当做;比做”。例1)刘宗彬、康泰、黄桃红(1998:177)释作“当作”。例2)席嘉(2010:98)认为是“比起来似”的意思,恐怕不如“当作”确切,因为这是主观上把元正元夕“当作”月朝十五,而不是客观上“比起来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