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文字训诂学 >

“把似/把如”的词义与理据(10)


    在后来的《老乞大谚解》《老乞大新释》《重刊老乞大》中,“把似”均被改作“好歹”,可见此例的“把似”表示“不如”的意味已经很淡,近似于一个表达请求语气的标记。同时可以证明,明代以后“把似”已经退出口语了。 
    以上④、⑤两义是“把似/把如”一词最常见的用法,例子最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脱布衫]:“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把似你使性子,休思量秀才,做多少好人家风范。”王季思(1987:116)注云: 
    把似,含有两相比较意的连接词,有何如意,与其意,大约用在“与其那样,何如这样”的地方。把似你使性子,休思量秀才,意说与其你使性子,何如勿生心思量张生。《青衫泪》剧第三折《沽美酒》曲:“把似噇不的少吃。”即说与其吃不得,何如少吃。《梅香》剧第三折《鬼三台》曲:“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即说与其见他时胆战心惊,何如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本剧第三本第四折:“昨夜这般抢白他呵,把似你休倚着栊门儿待月,依着韵脚儿联诗,侧着耳朵儿听琴。”用法亦同。 
    所释甚是。 
    入矢义高先生(1954/1997:95)曾说:“何况作为诗语使用的语辞,较之散文中的语辞,不仅语意的蕴含宽泛,其变化也多种多样,微妙难言。像这样富于弹性、生动活泼的语言,要通过训诂使之意义确定,旨趣明朗,可以说没有比这更困难的工作了。”可谓知言。因此以上五义的归纳,未必都已确当无误,希望读者诸君共同切磋,俾臻美备。 
    二 “把似/把如”的理据 
     “把似/把如”为什么有上述五义?这五个义项之间是什么关系?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未见有人对这些问题做过讨论。张永言先生(1960/1999: 87)指出:“了解词义的引申关系,理清其发展线索,对于训释语辞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执简驭繁,有条不紊。”又说:“探讨词义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掌握词的本义和中心义这一环。”(张永言1960/1999:89)下面试作探讨。 
    就“把似/把如”的得义理据来说,“似/如”易解,需要讨论的是“把”字。 
     “把”本是动词,义为“抓握;持拿”,相当于今天的“拿”。这种用法在唐宋时期很常见,例如: 
    45)你莫问,不教与你!(《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