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中西汇通中的当代意识与学术创新——2017年文艺学学科概况及其发展态势(6)

http://www.newdu.com 2019-06-27 《中国文学批评》2018年第 李永胜 参加讨论

    ①高建平:《关于中华美学精神建设的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2期。
    ②尤西林:《如何认识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生命力》,《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10期。
    ③古风:《从比较视域看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第3期。
    ④李春青:《在“体认”与“默会”之间——论中西文论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趋同》,《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1期。
    ⑤陈望衡:《中华美学的“家—国”意识》,《文学评论》2017年第5期。
    ⑥杨春时:《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学术月刊》2017年第6期。
    ⑦刘方喜:《“全经”、“全人”与中华美学精神》,《文学遗产》2017年第1期。
    ⑧董学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4期。
    ⑨卢美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确立和升华——从延安讲话与北京讲话比较分析的视角》,《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⑩范玉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人民性研究》,《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
    (11)丁国旗:《习近平总书记繁荣“民族文学”的世界视野》,《文艺评论》2017年第7期。
    (12)曾洪伟:《试论中国学院派文学批评的重建——基于习近平〈讲话〉精神和布鲁姆文学批评实践》,《当代文坛》2017年第2期。
    (13)李攀:《突破与局限——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后我国文艺创作现状概观》,《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14)张隆溪:《过度阐释与文学研究的未来——读张江〈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
    (15)张隆溪:《过度阐释与文学研究的未来——读张江〈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
    (16)李自雄:《论“强制阐释”之后的当代中国文论重建》,《厦门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17)赖大仁:《解构批评与文学阐释——张江与米勒的对话讨论及其理论启示》,《江汉论坛》2017年第7期。
    (18)张江等:《文本的角色——关于强制阐释的对话》,《文艺研究》2017年第6期。
    (19)李庆本:《强制阐释与跨文化阐释》,《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4期。
    (20)陈仲义:《接受主体“负”问题之“强制阐释”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21)付建舟:《“强制阐释论”的独创性与矛盾困境》,2017年第7期。
    (22)陆扬:《过度想象与意义的困顿》,《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6期。
    (23)张江等:《意图岂能成为谬误——张江与本尼特、罗伊尔、莫德、博斯托克英国对话录》,《学术研究》2017年第4期。
    (24)威廉·欧文:《意图论与作者建构》,《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2期。
    (25)周宪:《文本阐释与作者意图》,《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2期。
    (26)马西莫·里奥尼:《高保真、低保真、无保真与无线保真阐释——与张江教授关于文本意图问题的讨论》,《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6期。
    (27)陈晓明:《“意图”之殇与作者之“向死而生”》,《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4期。
    (28)赵炎秋:《作者意图和文学作品》,《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4期。
    (29)段吉方:《意图与阐释:作者意图回归的挑战及其理论可能》,《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6期。
    (30)托马斯·帕威尔:《文学作品意义之源——20世纪西方文论史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31)朱立元:《略论文学作品的意义生成——一个诠释学视角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32)高楠:《文学作品意义的关系属性》,《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33)毛宣国:《西方文论的阐释经验与中国文论的阐释立场》,《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4期。
    (34)张江:《开放与封闭——阐释的边界讨论之一》,《文艺争鸣》2017年第1期。
    (35)张江:《不确定关系的确定性——阐释的边界讨论之二》,《学术月刊》2017年第6期。
    (36)张江:《公共阐释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
    (37)朱立元:《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基础工程》,《文艺争鸣》2017年第1期。
    (38)丁国旗:《当代我国文论建构的突围之路——从“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谈起》,《文艺争鸣》2017年第1期。
    (39)李春青:《浅谈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的意义与方法》,《文艺争鸣》2017年第1期。
    (40)李春青:《浅谈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的意义与方法》,《文艺争鸣》2017年第1期。
    (41)张政文:《当代中国文论“关键词”构建的基本途径》,《文艺争鸣》2017年第1期。
    (42)张晶:《中西文论关键词研究之浅思》,《文艺争鸣》2017年第1期。
    (43)党圣元:《中西文论中“神思”与“想象”的比较及会通》,《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期。
    (44)刘方喜:《诗学“体用”与“本体”比较研究》,《学术研究》2017年第3期。
    (45)胡亚敏、刘知萌:《中西“空白”概念比较研究》,《学术研究》2017年第1期。
    (46)陈立群:《“风教”与“寓教于乐”》,《学术研究》2017年第7期。
    (47)杜书瀛:《文学的发生——“文学一家言”之一》,《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1期。
    (48)王元骧:《反映论文艺观:我的选择和反思》,《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第2期。
    (49)南帆:《文学、文学性与话语光谱》,《东南学术》2017年第1期。
    (50)南帆:《文学理论能够关注什么?》,《文艺争鸣》2017年第8期。
    (51)吴迪龙:《产业化机制下文学写作的美学嬗变》,《西北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52)胡友峰:《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转型与文学镜像》,《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53)杨柏岭:《新媒介的兴起与文学精神的传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54)高楠:《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批判理性》,《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
    (55)高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尴尬及问题性建构》,《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56)刘方喜:《论马克思对当代文艺思想史历史唯物主义叙事的启示》,《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5期。
    (57)党圣元:《“有机马克思主义”平议》,《学术研究》2017年第4期。
    (58)杨建刚:《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俄国形式主义价值重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59)傅其林:《“人民文学”论的合法性危机与规范性重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第1期。
    (60)蒋述卓:《百年海外华人学者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评论》2017年第2期。
    (61)周启超:《俄罗斯形式论学派文论的中国之旅——以“陌生化学说”为中心》,《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3期。
    (62)安静:《从艺术独特性走向意识形态:形象思维理论在俄苏的流变》,《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63)张文初:《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与“诗意建构”——现象学和意象论对谈之一》,《湖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64)李春青:《论“中国的抒情传统”说之得失——兼谈考量中国文学传统的标准与方法问题》,《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
    (65)翟彬:《略论“新学语”的引进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以梁启超、王国维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66)陈雪虎:《“史、论、释”:中国古文论研究的理论自觉》,《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67)李健:《感物美学关于文学艺术创作动机的理论自觉》,《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68)杜书瀛:《改造我们的批评》,《文艺争鸣》2017年第4期。
    (69)曾洪伟:《试论中国学院派文学批评的重建——基于习近平〈讲话〉精神和布鲁姆文学批评实践》,《当代文坛》2017年第2期。
    (70)王洪琛:《在场的诗学——也谈文学评论的有效性问题》,《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7期。
    (71)李春青:《在形式与政治之间——论文本意义生成机制与批评模式之关联》,《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72)南帆:《文学理论: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性》,《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3期。
    (73)曾军:《关于中西文论“对话主义”研究方法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
    (74)张进:《文学理论的衢路、矩阵和化域》,《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第6期。
    (75)高建平:《在伟大的时代,重振崇高之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10期。
    (76)金元浦:《审丑时代的终结与传统美学精神的重张——从〈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谈起》,《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10期。
    (77)刘方喜:《物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审美分享主义的主体建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2期。
    (78)潘知常:《“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美学困局》,《中州学刊》2017年第6期。
    (79)潘知常:《“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美学困局》,《中州学刊》2017年第6期。
    (80)张法:《政治美学:历史源流与当代理路》,《文艺争鸣》2017年第4期。
    (81)余开亮:《中国古典政治美学的理论契机、基本原则及美学史限度》,《文艺争鸣》2017年第4期。
    (82)段吉方:《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理论、问题与实践》,《云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83)梁玉水:《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政治美学》,《文艺争鸣》2017年第4期。
    (84)张盾:《马克思与政治美学》,《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85)王建疆:《别现代:国际学术对话中的哲学与美学》,《西北师大学报》2017年第5期。
    (86)恩斯特·曾科:《平等带来的启示——评王建疆的别现代主义及中国美学的发展》,《西北师大学报》2017年第5期。
    (87)基顿·韦恩:《别现代时期相似艺术的不同意义》,《西北师大学报》2017年第5期。
    (88)王洪岳:《美学新范畴与新美学建构——兼答王建疆先生》,《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
    (89)曾繁仁:《中西对话中的中国生态美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90)姚文放:《王艮“尊身论”对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支持和超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第2期。
    (91)彭锋:《重提内在感官说》,《美育学刊》2017年第3期。
    (92)刘旭光:《论体验:一个美学概念在中西汇通中的生成》,《复旦学报》2017年第3期。
    (93)李莎:《“Aura”和气韵——试论本雅明的美学观念与中国艺术之灵之会通》,《文学评论》2017年第2期。
    (94)杨春时:《反主体性美学批判与主体间性美学建构》,《厦门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95)赵奎英:《美学的对象与美学的重建》,《厦门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96)陈雪虎:《试谈“文艺美学”的生成逻辑与当代问题》,《文艺争鸣》2017年第1期。
    (97)范玉刚:《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启示》,《人文杂志》2017年第8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