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顾嗣立《元诗选凡例》,《元诗选初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册,第8页。 ②本文研究对象为编刊于元后期的元诗总集,元诗总集大量编刊于元后期的事实是本选题的前提,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诸如陈士元《武阳耆旧宗唐诗集》、苏天爵《元文类》等编刊于元后期但收录宋元之际至元中期诗人诗歌的总集,也包括诸如赖良《大雅集》、丁鹤年《皇元风雅》、王礼《长留天地间集》等成书于元末明初且辑录元遗民诗歌的总集。此外,按学术研究的细化分类,总集通常有汇编、合编、选编等多种编撰方式。由于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不便使用如“元人选元诗”这样只具有选编性质的总集概念。而这也是元人元诗总集与唐人唐诗总集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后者侧重于“选”,前者则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编撰方式,而是表现为开放式的编刊形式。由此出发,本文讨论这种编刊形式所依据的时代与诗歌史背景,进而论述其所形成的诗学意义。 ③查洪德、李军《元代文学文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锺彦飞《元人选编元代诗文总集叙录》(《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刘飞、赵厚均《<草堂雅集>与元代文学总集的编撰》(《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唐朝晖《元人选元诗总集基础上的诗歌嬗变》(《求索》2010年第8期)、《简谈元代诗歌总集与诗歌流变》(《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等均辑录有数种重要的元诗总集,部分文章也谈及元诗总集与元诗史的关系。随着现代学术的发展,元代总集整理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留有可增补的空间。据笔者整理,在元后期编刊的元诗总集有六十三种(包括留存与佚失),而对这些总集的编撰特征与元代诗学的关系,至今尚未有细致讨论。 ④虞集《国朝风雅序》,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6册,第95页。 ⑤陈旅《国朝文类序》,《全元文》,第37册,第247页。 ⑥参见李东阳著,李庆立校释《怀麓堂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⑦蒋易《极玄集序》云:“唐诗数千百家,浩如渊海。……姚合以唐人选唐诗,其识鉴精矣。”(元结等选《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上册,第318页) ⑧《国朝文类序》,《全元文》,第37册,第247-248页。 ⑨戴良《皇元风雅序》,《全元文》,第53册,第293页。 ⑩谢升孙《元风雅序》,傅习、孙存吾《元风雅后集》,《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书店1989年版,第329册,第2页。 (11)钱鼒《大雅集原序》,《全元文》,第59册,第111页。 (12)蒋易《皇元风雅集引》,《全元文》,第48册,第134页。 (13)戴良《九灵山房集》卷二九《皇元风雅序》,《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9册,第588页。 (14)王礼《麟原前集》卷三《教授夏道存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0册,第382页。 (15)方回著,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上册,第717页。 (16)杨士弘《唐音》自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8册,第175页。 (17)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70页。 (18)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八,中华书局1965年版,下册,第1709页。 (19)《元风雅序》,《元风雅后集》,《四部丛刊初编》,第329册,第2页。 (20)《大雅集原序》,《全元文》,第59册,第111页。 (21)王逢《大雅集后序》,赖良《大雅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9册,第577页。 (22)参见杨镰《顾瑛与玉山雅集》,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7页。 (23)《国朝风雅序》,《全元文》,第26册,第95页。 (24)参见戴良《鹤年吟稿序》,《全元文》,第53册,第274页。 (25)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太拙则近于文,太巧则近于词。宋之拙者,皆文也;元之巧者,皆词也。”(《怀麓堂诗话校释》卷一,第10页)《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〇云:“有元一代,作者云兴。虞杨范揭以下,指不胜趋。而末叶争趋绮丽,乃类小词。”(下册,第1725-1726页) (26)《九灵山房集》卷二九《皇元风雅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第587页。 (27)《九灵山房集》卷二九《皇元风雅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第588页。 (28)刘将孙《养吾斋集》卷九《送彭元鼎采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第84页。 (29)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一《葛生新采蜀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7册,第455页。 (30)《九灵山房集》卷二九《皇元风雅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第588页。 (31)王礼《麟原后集》卷二《长留天地间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0册,第468页。 (32)王守诚《国朝文类跋》,《全元文》,第39册,第397页。 (33)《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八,下册,第1709页。 (34)现存成书于元后期的重要方志有至顺三年(1332)《镇江志》、后至元五年(1339)《至元齐乘》、至正元年(1341)《昆山郡志》、至正二年(1342)《至正四明续志》、至正四年(1344)《金陵新志》、至正二十三年(1363)《至正重修琴川志》、洪武二年(1369)《无锡志》等。 (35)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九,《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0册,第483页。 (36)张师愚《宛陵群英集序》,汪泽民、张师愚编《宛陵群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6册,第957页。 (37)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著录《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一卷,作者误作曾坚;吴骞《四朝经籍志补》、张继才《补元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著录《九华诗集》四卷、《玉山名胜集》八卷。参见王承略、刘心明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2卷,第174、284-285、403页。 (38)魏徵、令狐德棻《隋书》卷七六《文学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6册,第1730页。 (39)参见《元风雅序》,《元风雅后集》,《四部丛刊初编》,第329册,第2页。 (40)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五,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台湾明文书局1991年版,第12册,第914页。 (41)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上册,第46页。 (42)(43)(45)《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九,《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0册,第483页。 (44)《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九,《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0册,第485页。 (46)杨镰《元诗文献研究》,《元代文学及文献研究》,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46页。 (47)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342页。 (48)杨镰《元诗文献新证》,《元代文学及文献研究》,第58页。 (49)杨维桢《西湖竹枝集序》,《全元文》,第42册,第497页。 (50)钱熙彦《元诗选补遗》(点校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43页。此外陶宗仪《游志续编》卷下、阮元《两浙金石志补遗》均有载。 (51)《国朝文类序》,《全元文》,第37册,第248-249页。 (52)陈奎《第一山唱和诗序》,《全元文》,第55册,第117-118页。 (53)许有壬《圭塘欸乃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6册,第911页。 (54)《圭塘欸乃集》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6册,第881页。 (55)《圭塘欸乃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6册,第904页。 (56)马熙《圭塘补和序》,《全元文》,第56册,第128页。 (57)(63)李祁《草堂名胜集序》,《全元文》,第45册,第440页。 (58)熊梦祥《春晖楼题句序》,顾瑛《玉山名胜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9册,第116页。 (59)周砥《分韵诗后序》,《玉山名胜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9册,第70页。 (60)《草堂名胜集序》,《全元文》,第45册,第440-441页。 (61)(64)吴克恭《玉山草堂诗序》,《全元文》,第39册,第98页。 (62)杨维桢《雅集志》,《玉山名胜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9册,第18页。 (65)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66)《西湖竹枝集序》,《全元文》,第42册,第497页。 (67)查洪德《元代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91页。 (68)赵恒《圭塘欸乃集题诗》,《圭塘欸乃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6册,第912页。 (69)马治《附录荆南集后·悼周履道》,《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70册,第256页。 (70)王祎《少微倡和集序》,《全元文》,第55册,第304页。 (71)明初成书的《元音》则在体例上稍事考究,四库馆臣云:“去取之间,颇具持择。虽未能尽汰当时秾缛之习,而大致崇尚风格,已有除烦涤滥之功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九,下册,第171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