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5)

http://www.newdu.com 2018-11-14 《文学评论》 葛晓音 参加讨论

    ①⑦⑧(75)见拙文《杜甫五绝别论》,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22期,2016年5月。
    ②海内外关于杜甫七绝的论著不胜列举,只能大体归纳其论旨。以下几篇大致可反映近二三十年来与本文论旨相关的研究状况:韩成武、吴淑玲《杜甫绝句体制研究》(《南都学坛》2015年第1期),刘青海《对杜甫变体七绝的再认识》(《文学遗产》2011年第4期),李翰《杜甫七绝评议》(《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金启华《生之逸兴 诗之阐微——论杜甫在成都的七绝组诗》(《江海学刊》1998年第5期),王乐为《浅谈杜甫对七言绝句题材的开拓和风格的新变》(《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吕思源、李伟梁《杜甫对绝句的创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唐异明《别开异径的杜甫七绝》(《学术研究》1981年第2期)等。
    ③(15)(16)(65)(66)胡应麟:《诗薮》,第109页,第118页,第121页,115页,第12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④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第4册,第220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⑤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下册,第9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⑥《清诗话续编》第2册,第704页。
    ⑨以上论点参见拙文《初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第二、三部分,《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第357—36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⑩参见拙文《中古七言诗的转型》,《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1)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第1册,第531页。
    (12)许学夷:《诗源辨体》卷十六。《全明诗话》第4册,第3299页,齐鲁书社2005年版。
    (13)沈德潜:《说诗晬语》,《清诗话》下册,页542页。
    (14)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历代诗话续编》中册,第962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17)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七绝凡例》,《清诗话续编》第3册,第1562页。
    (18)施补华:《岘佣说诗》,《清诗话》下册,第998页。《杜诗详注》卷十称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无以过之。”
    (19)顾贻禄:《缓堂诗话》卷上,张寅彭选辑《清诗话三编》第3册,第162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20)王世贞:《全唐诗说》,《全明诗话》第3册,第2046—2047页。
    (21)卢世:《读杜私言·论五七言绝句》,《全明诗话》第6册,第4391页。
    (22)方世举:《兰丛诗话》,《清诗话续编》第2册,第779页。
    (23)《存殁口号》二首,杨伦认为是“戏拈自成一体”,但情绪悲凉愤慨。
    (24)仇兆鳌:《杜诗详注》第2册,第884页引胡夏客评语,中华书局1979年版。
    (25)(26)(28)(29)(30)(31)(34)(35)(36)(37)(38)(39)(40)(42)(44)(45)(46)(47)(48)(49)(55)(56)(57)(58)(60)(62)(63)(69)(70)(71)(72)(73)(76)(77)(79)杨伦:《杜诗镜铨》,第450页,第449页,第460—461页,第344页,第396页,第592页,第559页,第396页,第314页,第448—449页,第912页,第377—378页,第376页,第869页,第816页,第817页,第355页,第354—355页,第354页,第355—357页,第526页,第576页,第754—757页,第900—901页,第662页,第636—638页,第636页,第313—314页,第314—315页,第356页,第356页,第560页,第357页,第816页,第82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27)《晋书·王戎传》,阮籍谓王浑曰:“共卿言,不如共阿戎(浑之子)谈。”(《晋书》卷43,第1231页,中华书局1974年版)杨伦注此诗第三句:“杨当有来汉相约同游之说。”见《杜诗镜铨》,第449页。
    (32)用陈贻焮说,参见《杜甫评传》下卷,第99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33)(43)(61)浦起龙:《读杜心解》,第859页,第858页,第857页,中华书局1961年版。
    (41)《后汉书》卷31,《郭伋传》:“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第1093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50)废名《杜诗讲稿》“第六讲:入蜀诗的变化”,收入陈建军、冯思纯编订《废名讲诗》,第279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1)刘辰翁(1232-1297)门人高崇兰(1255-1308)编《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七。
    (52)陆时雍:《诗镜总论》,《历代诗话续编》下册,第1418页。
    (53)《岘佣说诗》,《清诗话》下册,第998页。
    (54)(67)参见拙文《初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
    (59)“少答胡王万匹罗”句有岐解,杨伦认为“少酬亦必万匹,正言朝廷报礼之重,以绥远夷。”《杜臆》引刘须溪说谓“更少也须以万匹罗答之。”仇注则认为“来多答少,此朝廷羁縻远夷之法”。“少”一作“小”。笔者认为诗人之意不在答多答少,而在于西域对唐朝的朝贡关系在安史之乱后基本断绝。
    (64)此句用王粲《白鹤赋》:“餐灵岳之琼蕊”,《艺文类聚》卷90,第156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68)松浦友久先生指出:“对偶的本质在于‘由于A对B的相互规定而达到表现上的自我完结’”。松浦友久著、孙昌武、郑天刚译:《中国诗歌原理》,第218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74)《老子道德经》第47章,见朱谦之《老子校释》,第189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78)何逊《相送》:“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李伯齐《何逊集校注》,第174页,中华书局2010年版。
    (80)参看拙文《南朝五言诗体调的“古”“近”之变》,《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